▲小记者了解鱼菜共生田系统。
小记者在记录展板上的信息。
▲小记者们在大棚内观察作物。
▲小记者被树上菠萝蜜的生长方式所吸引。
【名片】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是福建省专门从事热带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生态研究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机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8个专业实验室及1个实验测试中心。
文/本报记者 王坚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徐孜溢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日前,本报100多位小记者走进位于湖里区嘉禾路的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品味植物生态的乐趣。
步入植物研究所的大门,高大的树木、美丽的花丛、空气中飘着的淡淡幽香以及迎面而来的木棉花,都让人打心眼里感到欢喜。小记者们在研究所植物专家的引领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植物培育大棚、东华园、香草园等主要研究基地和植物景观。负责讲解的王博士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其中,鱼菜共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项目,王博士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将鱼类和植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互相依存的生态农业系统,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减少污染,好处极多。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内心对城市的第一感觉,是高楼大厦,是车水马龙,这回参观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走进“植物王国”,顿时孩子们都化身为“好奇宝宝”,一路上难抑兴奋之情。
来自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的江梓珊即兴吟诵起诗歌,召唤着小伙伴们一路前行:“来吧,来吧!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不要害怕蚊虫的叮咬,不要嫌弃温室的闷热……来吧,来吧,惬意地放松一下心情吧!”
滨东小学二年4班王泽钰告诉记者,这次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活动,让他大开眼界。“我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充满生命力的植物世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杨万里的《小池》,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就是我心中的小池,生动美好,充满了生命力。”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的檀橙同学发自内心地感叹。
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活动,收获满满。原来植物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和高科技,真可谓处处是课堂,处处有知识。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的自然课堂。
【小记来稿】
走进植物世界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四年2班 龚子墨
●指导老师:文小荷 白佳琪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走进自然,增强对植物的认识,厦门日报小记者团精心组织了参观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活动,深入探索植物的奥秘。
我们首先参观了大棚里的鱼菜共生系统。这是一个模仿自然生态循环的小型系统,主要是让鱼和菜生活在一起,在这个系统里,鱼的排泄物与水中的有机质结合,分解过滤成植物可吸收的硝酸盐供应给蔬菜,让蔬菜更好地生长;同时蔬菜的根系又对系统内的水进行了净化处理,供应给水生动物使用。鱼菜共生系统不但节省水和能源,还能实现废物利用,减少对外部的污染,给我的感觉就是实现了“小鱼的农夫梦”。
接着我们来到了香料园,在这里,我见到了芳香植物——万寿菊。它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可以作为食品、饲料、医药的原料;因为它带有异味,所以也是有效的杀虫剂,夏季养在家里可以当作“驱蚊草”。还有“清清凉,薄荷香”、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的“清凉之王”——薄荷。薄荷既可做食材又可入药,是常用中药之一。
如果给你一棵树,不但可以吃、可以喝,内部还能当房子住,你会不会种一棵呢?在香料园里我们就见到了植物园的明星树——猴面包树。那么,它为啥叫猴面包树呢?是猴子喜欢吃吗?原来呀,它的果实确实是原产地非洲的狐猴喜欢吃的东西。这棵猴面包树于几十年前漂洋过海来到厦门,也是中国当年第一批从非洲引进的一棵猴面包树,与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几乎同龄。
研究所里还种植着木棉花,它是南国的使者,是一棵会开花、会结果的树,这个季节里,它会静静地飘下洁白的棉絮,我觉得它更是一棵会结满棉花糖的树……
大自然是我们最广阔的教室,只要我们仔细通过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植物告诉我
●海沧区鳌冠学校四年5班
侯俊晗
●指导老师:王美林 冯丽丽
我和日报小记者团的伙伴们来到了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这里的奇花异草丰富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婀娜多姿的曼陀罗,有翠色欲流的金毛狗,有温文尔雅的文竹,有清新淡雅的薄荷……举目眺望,令人心旷神怡。
走在林荫道上,许多棉絮自上而下地向我们飘来,像植物界的使者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它们的天地。不知是谁发声问道:“这里没有种棉花哪里来的棉絮呢?”“如果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的颗粒,它是木棉的种子。”说着研究员便拿起一团棉絮,向大家讲解道,“木棉利用棉絮来传播种子,让种子飘得更远。”原来这就是如热烈火焰的木棉花,她们坚韧、豪迈,她们不畏炎热、寒冷,她们不需要绿叶扶衬,也能开得比万物明艳,让棉絮承载着种子的梦想飘向更远的未来。
我们再往前走,爬上一个小山坡,来到亚热带植物繁密的“东华园”,沿着泉水叮咚的小溪旁的石板路,一路欣赏那一幅幅由形形色色植物构成的美丽图画。而在小山坡底的大棚子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碰碰香”,只要用手轻轻拂过它们的叶子,就会留下一抹清香。与其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如说“轻拂碰碰香,满手保清香”。我希望自己也能像“碰碰香”一样,为世间带来更多舒心的香气。
探索植物奥秘
●厦门市马銮湾实验学校
三年1班 徐智宇
●指导老师:林丰华 黄喆
“植物为什么会长大?”“花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带着许许多多的问号,跟着日报小记者团来到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探索植物的奥秘。
走进植物研学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陌生的植物。这时,研究所的研究员老师指着一棵叶子像蒲扇的植物说:“这是丝葵,乔木状植物。叶子干枯后,连同柄一起下垂,围着树干就像给自己穿上裙子一样。”他又问:“植物为什么会长高呢?”并自问自答:“因为植物茎尖内有分生组织,它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使茎干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而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将细胞壁拉长,经过反复过程,植物就长高了。”我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我一边听研究员老师讲解一边往前走,他一会指着左边的植物说“这是石莲花……”一会指着右边的植物说:“这是旱伞草……”走着走着,他又指着一棵开着白色花的植物说:“这是蛇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长得很像野胡萝卜。因为‘长虫’爱在下面睡觉,所以得名蛇床。蛇床的花为白色,而其他植物的花为什么有红、黄、蓝等颜色?”他接着说,因为花瓣里有一条“变色龙”——花青素,它能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和周围环境中温度的高低变化出不同的颜色。听了研究员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
这次的植物探索,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疑问,不但让我学到了知识,而且让我大开眼界,心里真像吃了蜜一样甜。
神奇的生态系统
●海沧区洪塘学校三年4班
陈梦娴
●指导老师:黄杰莹 刘娟
炎热的夏日,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我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生态循环系统。
一进门,就看见许多棉絮飘落在地上,白茫茫的,铺满了道路。进入温室大棚区,我们看见了许多植物,它们的叶子有的长长的,有的圆圆的,还有的是水滴形的……一些植物固定在泡沫板上,这样就浮在水面上,下面还养了许多鱼,我心中的疑问突然蹦出:为什么要在池子里养鱼呢?不怕鱼儿把植物吃掉吗?听了研究员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神奇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在这里,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需土肥,不仅绿色无公害,还能节水节肥,实在令人称奇。研究员老师说,养鱼的水只要经过微生物处理,附上一些消化细菌,经过处理后就变成干净的水,再用来种菜,实现动物植物微生物平衡,达到“鱼肥水-植物净水-水养鱼”的效果,这种方式特别省水,对缺水的地方非常有用。
最后我们来到了果园,最吸引我的水果是人心果,由于成熟的果子非常甜,就连蜜蜂都不吃它的花粉,而是直接去吃落在地上的果实。
植物研究所里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等着我们去了解,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身边这些奇妙的动植物,应该会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吧!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演武小学三年3班 李韦辰
●指导老师:陈艺萍
最近,我跟着日报小记者团参观了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除了大棚区神奇的鱼菜共生系统,我们还在香草园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果实,如神秘果、薄荷和第伦桃。神秘果,外形奇特,如同红宝石般。一个同学拾起一颗红色的神秘果,一口咬下,眯起眼睛微笑着说:“唔——口感香甜可口,甜丝丝的。”林博士介绍说,食用神秘果后半小时内,它会改变人的味蕾觉知,让它只能感受到甜味,所以吃什么都是甜味的。林博士让我们摘下一片薄荷的叶子,他说:“薄荷能够驱蚊,是天然的驱蚊神器。”我迫不及待地想感受一下这神奇的力量。这可是我最喜爱的植物,我把它夹在耳朵上,似乎蚊虫真的不再靠近我了。而第伦桃外形奇特,有点像洋葱,闻起来又似乎有芒果的味道,让人充满好奇。此外,我们还看到了黄金竹和菠萝蜜,园区里的植物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提供了食物、药物和其他资源,也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植物,通过种植和照顾它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健康的世界。
七彩的植物科学之旅
●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6班 吴佳钰
●指导老师:刘晓昕
这次日报小记者团来到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据说这里有许多的亚热带植物,让我们来探秘吧。
刚走进研究所,就看到了一片紫色的树海,在阳光下发出蓝色的光芒,飘落下来的花瓣也把地面给染紫了。我好奇地问了讲解员叔叔,才知道这些树是蓝花楹。蓝花楹和市树凤凰木都在五月盛开,一紫一红,争奇斗艳,相映成趣。
我们的队伍继续前行,还陶醉在树海中的我,不得不赶紧“醒来”跟上大部队。参观了大棚,又经过了硕果累累的菠萝蜜树,看到一棵棵绑着石斛的树木,我认真地读着指示牌上的介绍,再过一两个月,这些石斛就会开满各种颜色的花儿。而在一个小山坡上,我看到了一片绿色的湖泊,湖上飘着白色的雾,像是盖上了薄薄的面纱,我们仿佛都成了误入仙居的凡人。蹲下仔细查看,湖泊上的那层绿色原来是满满的水芙蓉。
而在最后一站的温室棚区,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奇特得让人应接不暇。它们有的像一根根绿针,有的像一个个小灯笼,还有的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研究所里贴满了各种植物相关的知识,有植物的图片目录、特性介绍、养护注意要领等,我们小记者一路上拿着小本子,一边记载着所见所闻,一边摘抄着植物的“知识宝典”,忙得不亦乐乎。
蓝花,金果,绿针,加上翩飞的蝴蝶和我们这群活泼好动的小记者,仿佛都融成了一幅流动的七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