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彭钦平) 近日,一名在厦门某塑料制品工厂打工的男青年小赖(化名)在机台推送原材料时,被具有较高敏感度的智能切割端感应到,即刻将小赖的手当作加工材料轧了上去。虽然送医及时,但小赖的手也需较长时间复健,才能恢复较好功能。
小赖打工的工厂,是一家生产各种密封圈的塑料制品企业,机器设备和制造工艺都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前不久的一天,正在工作的小赖见机台滞留了一些原材料,便伸手去推送。没想到,他伸进去的右手被具有较高敏感度的智能切割端感应到,即刻轧了上去。一瞬间,小赖的右手好几处被割伤,特别是手腕,几乎被切断。事故发生后,工厂方面及时将小赖送往厦门前埔医院救治。前埔医院外科谭青松医生与手术团队连续手术5小时,对其受伤部位的血管、肌腱、神经等一一进行细心的清创和吻合。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再植的右手血运很快畅通,血肉模糊的伤手外观也得以复原。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护理,小赖的伤手肿胀慢慢消退,手指也能轻微活动。但由于割口太深,伤势太重,小赖的手要恢复较好的功能,还需要坚持较长时间的康复锻炼。
厦门前埔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谭青松介绍,以往接收的断指(肢)再植伤者,大多是在机械化机台上发生的事故。此例伤情则发生在具有一定智能化程度的生产设备上,这提醒大家,发挥高科技设备生产力优势的同时,要充分熟悉掌握其性能和特点,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