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书屋
历经几十年圆了书房梦
2023-06-1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在家中书房阅读。(徐政荣 供图)

  ●徐政荣

  自小就梦想有一间宽大的书房,这个愿望历经几十年终于实现。

  因为父亲是教育工作者,小时候,我在闽北政和县东平中学校园里长大,那时虽没有自己的书房,但我住的隔壁,就是学校的图书馆。所谓的图书馆,其实就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木板房,里边摆着几个简易书架,存放几百本图书。当时极少有少年儿童读物,因此这些书就成了我的精神食粮。课余时间,我都迫不及待地溜进图书馆,埋着头,读着难懂的四大名著和其他文学书籍。

  20世纪80年代初,怀着对军人的崇拜和对部队生活的憧憬,我报名应征入伍。背着画夹,来到省城福州,在原福州军区司令部服役。因为能写会画,被选拔为文书。连队仅有的一间9平方米的图书室,就成了我和战友们共同的书屋。那时,部队士兵每月的津贴费只有6元。我时常踩着单车,到东街口新华书店选购喜欢的图书。当时,16开本厚厚的《三希堂法帖》《介子园画谱》等技法书籍,每本要两元多,一些薄的字帖则几角钱一本。

  每到领津贴费的日子,我就非常兴奋,除了留下买牙膏的钱,剩余的全都换成文学艺术类书籍。三年多时间,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读书、写字、画画,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次,因军民共建协助东街口百货大楼出黑板报,有幸结识了我的老师——著名书法家赵玉林先生。受先生的指教,我的书法技艺不断提升,服役期间就加入了福建最早的文艺社团“福建艺仙艺苑”,还参加过许多书法展览,为所在部队争得了荣誉。退伍时,光图书就打包了好几箱。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来到厦门市公安系统工作。刚来时住的是简易宿舍,一家三口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生活,读书写字只能用折叠桌,用完后收起。后来房改,分了套两居室,条件虽有改善,但仍然没有专门的书房,只好买两个书柜摆放在客厅藏书。书柜容量不大,放不下的书籍就存在纸皮箱里,至于笔墨纸砚,只能杂乱堆放。

  由于经常参加艺术展览活动,每天都要读书、临帖,我一直都想拥有一间独立的书房。咬咬牙,终于在2007年置换了一套带书屋的房子。装修时,精心设计了整面墙的书柜,从跟随多年的纸皮箱里,翻出一本本带着墨香的书籍,小心翼翼地按类摆放。积攒了几十年的书,总算有了个安身之处。我还在足够宽敞的客厅,添置了一张书法案桌。茶余饭后,随时可以提笔泼墨,好一番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