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齐聚鹭岛 共话厦门发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我市基层一线全面展开
2023-06-2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6月20日-21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厦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科技日报、法治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等中央、省市媒体的50多位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我市各部门各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媒体记者走进ABB厦门工业中心,感受智慧能源对企业生产带来的改变。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本报记者 林露虹 蔡绵绵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昨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用镜头和笔触,聚焦厦门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成果。

  采访团依次走进ABB厦门工业中心、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翔高新城,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自贸片区,切身体验厦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ABB厦门工业中心:

  打造低碳制造示范基地

  一座占地42.5万平方米的电气产品生产基地,如何实现“低碳制造”?在ABB厦门工业中心,记者们看到了一幅由智慧能源点亮的绿色图景——这里安装了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并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接入光伏、储能、配电、照明、充电桩等能源设施,通过各设施的联动,可实现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34万吨。

  “这些低碳解决方案中的中低压配电设备有不少是厦门本地生产。”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剑波介绍说,ABB在厦门扎根已逾30年,从最开始的一家企业发展到如今的六家企业,ABB已成为植根鹭岛的“生根型”企业。

  “ABB长期深耕中国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蔡剑波回答说,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举措、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给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极大机遇。“投资20亿元建设的ABB厦门工业中心已经成为ABB在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海辰储能:

  以创新技术开拓储能市场

  在海辰储能,记者们详细了解了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情况。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介绍,公司已开发多款专业化电力储能电池产品,知识产权布局超2500项。

  海辰储能一期、二期项目均落地厦门。为什么是厦门?王鹏程表示,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记得我们刚落地厦门时,储能行业还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厦门政府基于对世界能源结构改变的判断,非常坚定地支持我们。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也为海辰的成长提供了助力。”王鹏程的回答,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ABB、海辰在厦门深耕,不断发展壮大,这也与厦门对未来产业有高瞻远瞩的布局、长期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说,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采访中,她感受到了厦门政府和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福建‘四大经济’的组成部分。采访ABB、海辰,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在福建的蓬勃发展。”工人日报要闻部记者陈曦说。

  同翔高新城:

  现代新兴科技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海辰储能所在的同翔高新城,正着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省标杆的现代新兴科技产业新城。在同翔高新城指挥部,记者们走进新城展厅,通过沙盘等,了解同翔高新城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最新进展。

  目前,同翔高新城片区已开发面积近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00亿元;已注册并实体经营企业630余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9个),落地产业项目110个(包括天马、中创新航、新能安、时代、海辰储能等9个百亿级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6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

  记者们还了解到,同翔高新城正一体化推进综合服务、先进制造、产业配套、健康生活、生态休闲等五大组团建设,园区将建设多层次的人才居住配套,以及24个优质教育项目,促进“产、城、人、境”深度融合。

  中国妇女报记者吴军华注意到,多家新能源企业在同翔高新城聚集,“相信这里未来将建成新能源产业的高地,推动绿色发展。”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走进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全省唯一一家从事疫苗研发生产的民营科技企业,研发并上市了首个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全球第一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等,目前公司研发的九价宫颈癌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同时有20价肺炎疫苗等多个产品在研,九价宫颈癌疫苗设计产能将达到6000万支/年。

  “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有足够的耐力、定力和毅力。”人民网记者苏海森说,二十年前,厦门市极具前瞻性地把生物与新医药作为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如今,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协同发展,这背后蕴含的是厦门立足长远、久久为功的恒心。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今年厦门入境维修飞机已超百架

  在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记者们透过公司在厦成长历程,了解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厦门是中国较早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打造了以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其他航空维修企业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的国内重要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在三十年前,厦门太古在厦门成立,企业与产业共成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亚太区领先的飞机维修、修理及大修服务提供商。”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正林表示。

  积极推动海关监管创新,改革航空维修产业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大力推动航材税率调降……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为航空维修产业展翼高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眼下,在厦门太古的六个机库里,超过30架大飞机同时在场检修,业务十分繁忙。李正林说,今年厦门入境维修飞机已超百架,公司全年销售的工时数将有望接近甚至超过400万。

  境外飞机为什么要到厦门维修?经济日报评论部记者银晟认为,一方面是政策优势,厦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海关监管方式、人才、航材税率等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助力航空维修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技术优势,厦门太古积淀了二十多年飞机维修的精湛技术,拥有从设计到维修的全套航空工程服务能力。

  厦门自贸片区: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我上一次来厦已经是十年前,这次过来,深刻感受到厦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厦门自贸片区,科技日报记者部副主任滕继濮谈起此次来厦的感受。他说,最直观的变化在交通领域,“高颜值”的桥隧多了,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密集成网,带来的是投资、人才等要素不断在厦门汇集。

  “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全国首创126项;国务院6批143项改革试点经验中,厦门经验占21%,推广落实率达到98.6%。”记者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定格厦门自贸片区的亮眼成绩。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厦门自贸片区聚焦改革开放创新、抓好服务经营主体、赋能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重点产业平台的建立以及精准配套服务的跟进,是厦门自贸片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财富密码’。”记者们认为,这也集中展示了厦门“开放、包容、务实、高效”的城市发展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