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那年端午长见识
林长华
2023-06-2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这张黑白老照片摄于1965年端午节,相片中的几个人不是一家人,而是机缘巧合,凑到了一起。

  1965年端午节,东山岛城关镇(今铜陵镇)以各渔业大队为参赛代表队,在“西门兜”海湾举行一次“扒龙船”(划龙舟比赛)。当时我父亲在城关公安分局任职,他在节前就捎口信,叫我去看热闹。那年我12岁,在县城西埔镇读小学。照说端午节是周五,当天并没有放假,还要上课,但为了赶上从未看过的海上扒龙船,我找了个借口向老师请假。端午节当天,我起了个大早,匆匆吃饭后就赶到单车社坐车。

  父亲任职的单位在城关镇打铁街天后宫。记得那天上午,我跟随父亲和几位公安干警从天后宫后墙外海边登上公安艇,这也是我第一次“出海”。从父亲与同事的言谈中,我知道他们先要到塔屿一个石洞中勘查案件现场。出发前,父亲交代一位干警带上一瓶白酒。

  “记得度数要高的!”父亲还特别叮咛。我感到诧异,父亲患有十二指肠溃疡,严禁喝酒,怎么才吃过早餐就想喝酒?干警笑呵呵地说:“这下咱们有午时酒喝了!”原来,每年端午节正午,东山岛人有饮白酒加“午时水”的习俗。后来我才知道,在防护措施简陋的年代,干警们勘查现场时常会喝点烈性酒,据说借助呼出的酒气,可起到一定的防异味和消毒作用。

  公安艇抵达塔屿后,留下我和驾驶员在艇上,直到近午,父亲他们完成任务返回。这时扒龙船仍在继续,敲锣声由远而近,参赛龙舟激浪荡波,你追我赶。我们坐的公安艇便减缓速度,大家站在甲板上观赏“扒龙船”。父亲手指人头攒动的岸上,对我说:“今天让你赶上好机会,不然观众那么多,站在岸边的恐怕被挤得啥也看不到了。”那个年代,群众文化生活贫乏,海上“扒龙船”难得一见,可说是万人空巷。父亲说我“赶上好机会”,的确如此。

  在那个年代,龙船无任何装饰,朴实无华,半点“龙”的元素也没有,桡手虽然身负重任,但并没有统一着装,大多身着渔民平时穿的红柴衫,有的只穿短裤光着上身。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朴素,但丝毫不影响老百姓的参赛和观看热情。那个年月,端午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周五能来观看海上龙舟赛的,鲜有在政府部门上班的。

  午餐时间快到了,我们父子顺路走近“天下第一奇石”东山岛风动石。当年风动石周边花木稀少,只有几棵抗风抗旱强的刺桐守卫此处。尽管当时还不是风景区,人们有时间还是喜欢与石共舞。那天,父亲叫我在风动石边卧地一躺,选了个角度叫我双脚蹬石。只见他找来一小块瓦片,在我蹬石前,将瓦片扔到石下。我运足力气蹬石,奇石回落瞬间,瓦片就被压成齑粉。父亲说:“将瓦片塞在石下,风动石晃动更明显,欣赏性更强。”这是我头一次与风动石零距离接触。令人不可思议的单人蹬动约200吨巨石,给我的启示就是要选准角度,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个端午节,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也让我记住一辈子。

  返回途中,父亲刚好遇到在福州工作、回家乡度假的同行小何。他带女友及家人看扒龙船后,也到此游览。父亲见他带着照相机,十分兴奋。那个年代,照相可是件奢侈事。小何招呼我们以塔屿为背景,一起合影留念。于是,那年端午节就定格在这帧老照片中,穿短衣裤和球鞋的那个男孩就是我。一晃眼半个多世纪倏忽而逝,但美好记忆仍永存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