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故事
高温户外作业 六旬老汉热昏在工地
2023-06-2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时间:6月20日

  地点:厦大附属翔安医院

  图片来源网络。

  本报记者 刘蓉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简称“厦大翔安医院”)接诊了一名重症中暑患者,也就是常说的“热射病”。患者被送至医院时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经紧急抢救,挽回一命。

  62岁的黄先生一直很健康,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病史。6月20日,户外气温34℃,是入夏以来的一个高温天,他连续在烈日暴晒下的工地劳作,什么时候昏迷,无人知晓。因为他昏迷时身边没有工友,没法脱离高温高湿环境,也没能及时补水,等到他被工友发现,送至厦大翔安医院时,体温已高达40℃,心率达140次/分钟,血压只剩80/50mmHg,呼吸频率仅剩35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低至82%,生命垂危。

  根据工友提供的病史介绍,结合黄先生既往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当时的身体表征,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姚亚奔判断黄先生为重症中暑。姚亚奔立即在抢救室对黄先生进行抢救,首先为他开通两组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液体,同时维护呼吸通道,评估后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进行降温处理,给黄先生用上了控温毯和冰帽,并用纱布包裹冰块放置在其颈部、腹股沟、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随后向直肠内灌洗4℃-10℃生理盐水,通过一系列降温措施,尽量把黄先生的体温维持在37℃-38.5℃,同步完善他的血气分析,血液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肌酸激酶、心肌损伤三项、D-二聚体等检验。待黄先生的呼吸循环稳定后,再完善其头、胸、腹部CT检查,心脏彩超检查,以与相关疾病鉴别,并评价各脏器功能。

  检验结果不太理想,黄先生已经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直到他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急诊科医护人员才将他送至重症监护室采取进一步综合治疗。上周日,黄先生的病情逐步稳定,转回普通病房,即将出院。

  姚亚奔介绍,自入夏以来,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多名中暑患者。都与户外活动有关。一种是已经存在胃肠道不适、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的年轻人仍坚持户外运动,最终导致全身抽搐、意识模糊等中暑症状,被送到厦大翔安医院急诊后,医护团队给予患者降温、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解除肌肉痉挛等处理,患者症状很快缓解,离开抢救室;另一种是翔安片区内村庄的农民、附近工地上的工人等,他们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是在高温高湿或者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大量流汗后,未能及时补充电解质,导致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经过急诊科积极补液以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后,患者很快恢复。

  姚亚奔表示,往年也接诊过个别特殊患者,如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他们虽然没有户外劳作,也没有剧烈运动,甚至没有大量出汗,但由于居住环境通风不好,很容易就中暑。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婴幼儿、孕产妇,由于风俗习惯、怕风怕冷等不正确认识,夏天也包裹严实,导致不能散热,出汗多而发生中暑。

  【医生手记】

  夏天流汗多

  应适当补充淡盐水

  ●姚亚奔 厦大翔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食和饮水获得的、身体所需的一定数量的钠钾钙等矿物质和盐,也称为电解质。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会导致电解质增加或减少,并使肌体受损,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电解质紊乱。中暑常和电解质紊乱有关。

  夏季温度高,人体出汗多,是电解质紊乱的多发期。大量出汗带走了身体很多盐分,导致微量元素丢失,此时不仅要少饮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和矿泉水,还应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淡盐水,以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要特别提醒户外工作人员,休息时不要急于进入空调房内,过热的身体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易使毛孔收缩,不利于身体健康。如出现中暑症状,也不要急于进入空调房,应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进行解衣散热、冷毛巾敷头颈等处理,情况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