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创作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成功”激励厦门人
著名雕塑家时宜26日逝世,享年93岁
2023-06-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在鼓浪屿东南角,有一座巨型郑成功雕像,在厦门可谓家喻户晓。

  雄壮雕像背后的主要创作者,是个瘦小的女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时宜。

  6月26日,时宜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如今,她留下的郑成功雕像不仅是厦门地标之一,更作为爱国主义精神象征激励着无数厦门人。

  文/本报记者 朱道衡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时宜在打制石雕作品。(图源网络)

  【生平】

  时宜

  1931年-2023年6月

  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师从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等

  主要作品有《郑成功像》《高原之春》《春雨》等

  其1993年作品《跨海出征》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奖

  另有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机构收藏

  时宜在精心设计郑成功雕像。(图源网络)

  

  是学者型艺术家

  为还原郑成功真实样貌

  专程到南安石井征集乡亲意见

  1981年,受福建省委托,时宜来到福建,与厦门大学教授李维祀等人组成雕像创作小组,着手在鼓浪屿建造一座大型郑成功雕像。

  雕像该是什么样?既要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郑成功样貌,也要符合广大百姓心目中“国姓爷”的英姿。为此,时宜广泛收集相关文史资料,和组员反复研究设计方案,前后做了二十多种研究稿。

  “她是一个学者型艺术家。”厦门文史专家、时任郑成功纪念馆研究人员的何丙仲前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时宜和组员常常聊郑成功,被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崇拜这位英雄。

  为了进一步把握时代背景和历史人物的精神、外貌特征,时宜带着设计方案频繁往返于北京、福州、厦门,向专家学者、各界人士请教,还专程到南安石井向郑成功家乡父老征集意见。仅为设计郑成功的战袍、头盔、铁甲、披风,她就访问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明清史研究组等多个单位。她还带着组员到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武当山等地考察古代雕塑,做了大量写生,借鉴古代大型塑刻手法。

  时任郑成功纪念馆馆长的何文基曾在文章中回忆,时宜和组员研究明十三陵武将雕塑的服饰和武当山上明代将领的古代雕塑,发现这些服饰和历史学家所说的有区别,便决定采用历史人物出耳的圆帽设计。当时海政文工团正在演出剧目《郑和下西洋》,时宜拜访了剧组美术工作人员张嘉勋。对方也以充分的历史资料,证实了圆帽设计的正确性。

  她

  全身心投入创作

  在10多米高脚手架爬上爬下

  确保每块石头组装到合适位置

  雕像的高度,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确定的是,雕像要放在鼓浪屿东南角临海的巨石覆鼎岩上,让进出厦门港的海轮、鹭江道的行人,都能看到。”何丙仲说。于是,时宜让人在覆鼎岩上搭建一个木架,绑上一条可升降的白布条,用来简单模拟雕像。她自己带着组员,乘小船到胡里山炮台附近海面,从远处观察布条高度。

  覆鼎岩和海上的工作人员仅靠两部“大哥大”沟通。海上信号不好,他们便调高说话音量,沟通调整布条的高度。一会上升,一会下降,最后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把适合的高度定下来——放下布条一量,15.7米,这就是雕像的高度。

  “海上风浪大,我站在覆鼎岩上,用望远镜看他们的船摇晃得厉害,很危险。时宜是北方人,还是旱鸭子,太勇敢了。”何丙仲说。

  雕像的高度和形象都确定了,就需要将之前做好的两米高的石膏像,按照头、胸、腹、足四部分,分割成625块。再按照比例放大约7倍,寻找合适的石头进行雕刻,继而运到鼓浪屿组装。

  何丙仲回忆,组装当天,年过半百的时宜在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满身泥浆,确保石头一块块组装到合适的位置。她还拿着锤子在雕像脸部敲,一点点地完善整修。“她身高不到一米六,比较瘦,穿着工作服大褂,站在脚手架上。我站在下面看她,真的感觉她跟郑成功一样高大。”回忆起40年前的那一幕,何丙仲记忆犹新,被时宜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她

  对雕像很较真

  雕塑创作时很少回北京

  工程关键期留厦过年

  1985年8月27日,这座凝结着创作小组数年心血的雕像,终于屹立在鼓浪屿上。据《厦门市志·大事记》记载,郑成功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砌成,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

  这座郑成功雕像,身着盔甲,背飘披风,左手按剑,威风凛凛,眉宇间透出浩然正气。不论出入厦门港的巨轮、舢板,还是漫步鹭江道、搭乘轮渡的市民,抑或登临鸿山的游客,都能看到郑成功的英姿。

  谈到这座“明星”雕像,年近八旬的何丙仲又回忆起一个细节:时宜刚到福建时,有段时间住在省博物馆宿舍,四处奔波查找文史资料、寻访专家学者。“她作为福建省请来的客人,完全可以申请配一台汽车,但她啥也没要求,日常通勤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还是有些破旧的。”

  何丙仲说,时宜家在北京,创作郑成功雕像那几年很少回家。有一年春节,正逢时宜她女儿分娩,可雕像工程正处在关键期,她安顿好女儿,就登上了南飞的客机,来厦门“过春节”。她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艺术,为了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点纪念。”

  矗立在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郑成功雕像

  ●高15.7米

  ●重1617吨

  ●由23层“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砌成

  ●可抗12级强台风,8级以上地震

  工人站在脚手架上用高压水枪冲刷雕像表面的污垢。(本报记者 陈冬 摄)

  雕像也要“洗澡”

  郑成功雕像第一次清洗用掉1吨洗涤剂

  2010年,建成25年的郑成功雕像第一次“洗澡”。当时,工人们站在脚手架上,先是用高压水枪冲刷雕像表面的污垢,再用专门清洗石头的中性洗涤剂洗刷,喷中性药水溶解油污,最后,用刷子清理。据悉,清洗1平方米的石雕要用1.5升洗涤剂,也就是说,郑成功雕像“洗澡”一次,得耗费约1吨洗涤剂。

  鼓浪屿文旅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前,郑成功雕像“还洗过一次澡”。近年来,他们一直对雕像保持动态监测。

  >>解密

  郑成功雕像

  怎么矗立起来?

  分割

  将两米高的石膏像,按照头、胸、腹、足四部分,分割成625块

  放大

  按照比例将625块石膏放大约7倍

  雕刻

  寻找合适的石头进行雕刻

  组装

  把雕刻好的石块运到鼓浪屿组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