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水利局
碧水丹心当先锋 守护鹭岛水安澜
2023-06-3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333个

  在完成333个受污染小微水体治理基础上,厦门市水利局机关第二党支部推动《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立法实施,并在全市发起“巩固提升河湖水质、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攻坚战,牵头挂牌督办9个断面、3个水治理工程共12个水治理项目。

  五缘湾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本报资料图)

  打造“碧水丹心”党建品牌,彰显厦门水利人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润泽万家的愿望和期待;“红心利水”党建品牌激发市洪水预警报中心党支部党员干部勇往直前,当好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水工铁尺”党建品牌展现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站党员干部忠于职守、铁肩负重扛使命的担当精神……

  “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近年来,厦门市水利局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全面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以局机关党委“碧水丹心”为引领的“1+6”党建品牌矩阵,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厦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翔安大宅小微水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厦门市水利局机关党委

  “党建+N”工作法

  着力攻坚克难

  市水利局机关党委坚持以“碧水丹心”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探索创新“党建+N”工作法,激励动员机关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河湖治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改进作风等方面开展攻坚行动,有力助推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围绕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审批、征地拆迁、项目验收等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机关第一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参建各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难题破解在一线,在党建引领下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马銮湾新城段)获评“福建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

  为强化水生态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打造幸福河湖,在完成333个受污染小微水体治理基础上,机关第二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敢打硬拼,推动《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立法实施,并在全市发起“巩固提升河湖水质、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攻坚战,牵头挂牌督办9个断面、3个水治理工程共12个水治理项目。

  驻局纪检监察组坚持以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以“‘三争’见行动 担当作表率”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为抓手,通过学习正反案例、召开反思会、开展“一季度一专项”整治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的顽症痼疾,较好地推进机关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能力提升。

  厦门市水政水保监察支队党支部

  护法队伍守护美丽河湖

  厦门市水政水保监察支队坚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水正·法严”党建品牌为载体,突出强监管、优服务、严执法、保安全、促发展,水利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结合治水职责,支队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法为师,自觉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学习,注重从“筼筜湖治理”“长汀水土保持”等案例中学思想、悟方法,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加大监管力度,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厦门水土保持执法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先后涌现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刘春霖、“鹭岛好公仆”纪国华等一批先进典型。

  支队还结合“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和水利系统“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梳理权责清单事项136项,先后制定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工作实施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实施办法等10多个制度文件,组织执法检查86批249人次,水行政执法工作保持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有力维护了我市河道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

  厦门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站党支部

  让党旗高扬在水利工地上

  立足“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践行“三铁三尺”支部工作法,打造“水工铁尺”党建品牌,厦门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站党支部推进了党建与水利工程建设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环东海域新城埭头溪(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代表福建省在水利部2021-2022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五,位列A级行列。石浔水闸改建工程获评2022年度福建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金奖(福建省级水利工程建设最高奖项)。

  党支部敢于较真碰硬,对监督中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督促整改一起,确保问题隐患消除。注重“监、帮、促”结合,既严格监督,又热情服务。针对历年遗留未能竣工验收水利项目,全体党员干部尊重历史、正视困难、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约谈项目参建各方12次,现场检查调研40余次,帮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分析影响竣工验收工作的不利因素,剖析原因,找准症结,细分责任,制定计划,明确时间节点,推动问题解决,确保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质量。

  同安东溪水清岸绿。

  厦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党支部

  预警先锋筑牢防汛抗旱防线

  市洪水预警报中心党支部以“红心利水”品牌为引领,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实干担当,当好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奉献力量。

  入汛以来,我市密集出现5场强降雨。面对严峻汛情,中心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紧盯全市水库、河道、水闸、堤防等重点部位、重要区域及关键环节的雨水情和工情,累计发布市区两级山洪灾害预警36期,落实应急“叫应”机制,点对点短信预警相关乡镇及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4千余人次。

  根据水利部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要求,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精心制定方案,强力推进落实,今年3月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监测站点安装、航飞建模和水利模型开发工作,预计7月底完成数据底板搭建,8月份完成核心模块的开发并投入试运行,建成后将为东西溪流域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厦门市水资源与河务中心党支部

  汇聚智慧

  助推水利事业发展

  水盈·河清·鹭宁——这是厦门市水资源与河务中心党支部凝练出的党建品牌。该党支部采取“五心服务”工作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对已建供水工程,中心党员干部在协调涉水项目时要求建设单位对已建水库、原水管渠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保护,并积极为原水管渠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对在建供水工程,派出技术骨干深入现场协调,及时解决施工技术瓶颈;对规划供水线路,充分考虑水源、水厂的互联互通,为厦门市形成“八源四横四纵”原水管线总体布局提供助力。

  同时,他们还积极助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深入了解各水系具体情况,为全市465公里的安全生态水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水系治理总体目标提供助力。协助推进九条溪流生态补水及雨洪增蓄工程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

  厦门市汀溪水库党总支

  护水战士

  力保城市安澜

  厦门市汀溪水库党总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供水作为水库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科学调度、开源节流等有力措施,全力保障片区供水需求。近三年,年均向同安、翔安两区提供6000万立方米的优质水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强化底线思维,紧抓防汛抗旱,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汛检查、除险、演练等工作,全面提升汀溪水库群防洪减灾水平。近三年来,共启动30多次不同级别防台风防暴雨应急响应,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全面提升汀溪水库群运行管理监督能力,党总支发挥党员业务骨干“主心骨”作用,严格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抓实“三个重点环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水利安全生产平稳向好。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坚决制止在水源地周边乱排乱占行为,有效保障汀溪水库饮用水源常年保持在二类优质水。

  福建省厦门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党支部

  蓝水尖兵

  守望鹭岛水文

  福建省厦门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党支部结合“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3C”党建工作法为抓手,深化创建“蓝水尖兵  守望鹭岛”特色党建品牌,促业务,出亮点。

  党支部以服务水旱灾害防御为己任,提升“预报精准化、预警超前化、预演数字化、预案科学化”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孪生站网建设,搭建数字水文“一平台”,提升厦门智慧水文建设。2022年山洪灾害预警正式发布,为防洪减灾提供水文数据支撑,共保鹭岛安澜。

  党支部积极按照省水利厅“一河一网一平台”的总体部署,坚持“三下沉”工作思路,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创新性构思“一城一水一调配”方案,大力开展“根在基层——江河守望”水文青年干部蹲点调研活动,积极融入地方水利建设,发挥水文特色,为进一步提升厦门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和河湖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厦门水利高质量发展。

  【点击】

  石浔水闸改建工程

  获评省级最高奖项

  环东海域新城埭头溪(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代表福建省在水利部2021-2022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五,位列A级行列。石浔水闸改建工程获评2022年度福建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金奖(福建省级水利工程建设最高奖项)。

  同安东西溪交汇处溪水清澈,岸边有绵长的绿化带。

  紧盯全市重点部位

  及时发布山洪预警

  入汛以来,我市密集出现5场强降雨。面对严峻汛情,厦门市洪水预警报中心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紧盯全市水库、河道、水闸、堤防等重点部位、重要区域及关键环节的雨水情和工情,累计发布市区两级山洪灾害预警36期,落实应急“叫应”机制,点对点短信预警相关乡镇及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4千余人次。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夏一 王军

  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除署名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