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3-07-0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肖来付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2022年,厦门入选全国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厦门开展较早,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初步培育了一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但由于薪资水平、社会认可度、职业晋升空间等原因,更多人才不敢轻易踏入养老服务行业,队伍建设仍然是当务之急。居家社区养老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人才队伍构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参与主体间的通力协作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政府

  加大政策力度 完善运行机制

  在政策制定上,要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肯定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规范养老服务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保障从业人员的法定权益。从资格认证、提高待遇、从业规范、职称评定、评估管理等方面入手,运用政策导向,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就业吸引力。

  第一,提高财政预算保障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例如:可参照厦门社区网格员的工资标准,结合应当配备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核定各镇(街)相关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推进制度改革,以镇(街)为单位,将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项目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项目(含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整体打包共同购买服务,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与专业运营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能力。

  第三,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工作人员岗位标准等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标准。可参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等做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晋升机制,激励从业人员积极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水平,强化职业认同,社会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认知也会有所改观。

  第四,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奖励补助办法,吸引更多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可参考普惠型养老机构入职补贴或各类奖励补助的做法,制定入职补贴相关实施办法,吸引专业人才从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高校

  对接发展需求 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强调职业素养、专业服务和人文关怀。然而,目前厦门众多高校中,仅有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远不能满足区域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要因应老龄事业产业发展需求,开设老年服务、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既契合老龄事业产业发展需求,又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科目,培养“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人才。

  机构

  对应岗位技能 加大薪酬激励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强调专业技能的工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为了激励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用人机构可实行岗位技能薪酬制度,以岗位确定基本薪酬,用技能确定弹性薪酬,将薪酬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健全薪酬激励制度。根据政府部门或协会制定的养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企业要不断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情况,调整岗位技能薪酬待遇标准。这种薪酬制度可激励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薪酬。

  社区

  确定专人专责 做好统筹协调

  社区应整合各种资源,为居家社区养老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在调配人力资源时,应避免“顶岗补位”,将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挪为他用”,更不应将与助老无关的工作强加给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甚至让他们身兼社区网格员、残疾人联络员等工作。要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在构建社区近邻“养老服务共同体”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社区基层组织要广泛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丰富和完善社区“一刻钟养老生活圈”配置。

  社会

  加强文化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塑造养老服务业职业尊严和社会价值,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和获得感。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氛围。要切实提高全社会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关注度、认知度和认同度,在老年群体中推广“有困难就找服务人员”观念。加大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际效果的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养老服务事业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