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恺筠
近日,曙光救援队完成了一起护送“产后宝妈”上楼的任务——
当天,曙光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里,一位新手爸爸着急地说明情况——妻子刚生产不久,想出院回家休息,但是自己家住六楼,没有电梯,妻子剖宫产伤口未痊愈,实在无法爬这么高的楼梯。家人四处求助无果,最终找到了救援队。
曙光救援队组织队员使用专业车辆、山地救援担架,前后忙碌近2个小时,才顺利将产妇送进家门。
救援队队长王刚表示,厦门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其中也包括重病出院的老人等。曙光救援队每年平均接到此类求助近40起。
有人为救援队点赞,也有人思考“上楼难”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何破解家住楼梯房的出院产妇、重病老人“上楼困局”?连日来,记者展开走访调查,并向专家咨询有效的解决方案。
问题普遍
老旧小区需求明显
“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自己家里人背上楼的,有时候搞得很狼狈。”家住金秋花园的陈先生说,他父亲出院后,也遇到类似的上楼难题。
上楼需求在一些老旧小区更明显,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深田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上楼难”是老旧小区的普遍痛点,社区在楼梯间设置临时座椅,让老人边休息边上楼,并有志愿者协助老人上楼,但对一些重病的老人、产孕妇上下楼,社区能做的有限。
服务空白
120、家政企业均未有相关服务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市120急救中心不单独提供“上下楼”护送服务,仅对需要急救、有就医困难等特殊情况的患者,提供护送下楼的服务,而护送上楼的情况就更少了。此外,记者联系民政局等部门,未得到具体的解决方案。
此外,记者联系了多家家政公司,他们均表示不提供单独的上楼服务。其中,“好慷在家”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企业有专门服务老人出行的项目,可以护送老人往返就医,但并不单独提供上下楼梯的服务。“楼梯房上下楼确实存在痛点,但对于企业来说,定价过高需求方接受不了,价格过低我们所需的器械、人力多,成本太高。”该负责人表示,企业仍在摸索中。
【建议】
可考虑集体购买服务
加强上楼辅助设备建设
针对病重老人及产妇出院后“上楼难”的尴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少数人的需求,在出院后理应由家人负责照顾,而社会需要关注的是更大众化的需求。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个体需求,只有更多人的关注才能做出改变。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德国说,随着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和专业化,“上楼难”正是需求多元化专业化的典型体现。“上楼难”的困境,让重病老人及孕产妇的家人们手足无措,也大大降低了老人、孕产妇等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这个课题需要包括政府、学校、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他建议,可以由社区或是集体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加强“上楼辅助”等方面的设备建设,为一些无法加装电梯的楼梯房,提供上楼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