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徐克,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曾被评为厦门市防抗“莫兰蒂”台风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5月被省民政厅聘为福建省现代民政研究院智库社会救助专家,2021年荣立三等功;2022年获评“鹭岛好公仆”并记三等功。
声音 “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是社会救助工作者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转业干部,我将永葆军人作风,牢记民政为民爱民的初心使命,持续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让特区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徐克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本报记者 翁华鸿
2012年,徐克在部队服役20个年头后,转业到厦门市民政局从事救助工作。20年军旅生活,培养了徐克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和忠于事业的敬业精神。他也将在部队养成的作风和精神带到了地方工作中,成为民政工作战线的一把好手。“我要带着军转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过程中,深入一线了解群众的需求,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并用专业知识努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向社会弘扬更多正能量。”徐克表示。
织牢具有厦门特色的
“兜底保障网”
“现在身体怎么样?生活上都有哪些困难?”7月12日,在集美区“一事一议”解决一名困难群众的问题后,徐克又马不停蹄到了同安区莲花镇,入户了解另一户困难家庭的情况。这就是徐克的日常工作,每天奔波在救助困难群众的路上。
2018年10月,家住海沧的小女孩“小萱宝”被确诊患上一种罕见病,每年购药费用近百万元,且治疗用药大部分超出医保范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克立即按政策启动“救急难”程序,由区民政局先给予“小萱宝”家临时救助金5.8万元。同时,联合多方发动社会捐赠,募集到80余万元,并协调医药公司对“小萱宝”的药费给予价格上的优惠。
“小萱宝”家的困境得到初步缓解,但是如何让更多“小萱宝”受益,徐克认真进行思考。结合这个典型案例和厦门现有政策的实施情况,徐克和同事开始探讨制定重病患者单独享受低保的政策,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当月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新政实施后,“小萱宝”以及2000多名重病患者和重残对象先后被单独纳入低保。2018年11月,该通知被民政部转发全国参阅。
像“小萱宝”家这样的帮扶,只是徐克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全市现有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徐克的工作就是做好对他们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落一人”。
十多年来,徐克和同事们一起编密织牢具有厦门特色的“兜底保障网”,他推动解决疑难问题的多个案例被省民政厅推广,并推动经验做法制度化,助力厦门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保持全省首位、全国前列,低保对象连续3年增长率达10%。
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徐克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对于不能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再想方设法研究解决。在一次次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的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把已有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
近三年来,徐克和同事走访了厦门23个镇(街)、76个村(居),深入一线解决“疑难杂症”200余例,编发典型案例10期28例。基于这些探索实践,厦门从“重病重残”“刚性支出扣除”等23个方面,放宽困难群众认定条件,稳步提高救助标准。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徐克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不断拓宽基层工作人员精准救助的工作途径,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他培训基层工作人员4000余人次。针对救助工作中无先例、等不及的新情况,他还牵头建立四级联动疑难问题研判机制,该机制获评省民政厅2021年度社会救助典型经验做法。
十多年如一日,徐克以实际行动书写爱民情怀,用真情实意绘就暖心故事。他说:“虽然我的工作繁杂琐碎,但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今后,我将继续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大事要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