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尾自然村村民叶先生向走访人员(左)展示家中长期使用的水井。
走访人员(左)在下尾自然村村民叶先生家中回访,水龙头终于流出了自来水。
“太好了,水龙头随开随用,我们终于用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了!”近日,随着水龙头中自来水哗哗流出,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9年前,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就已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但有的村民家至今没能用上自来水。在开展“点题整治”工作中,市纪委监委就这个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开展直查督办,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切实保障偏远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
文/图 本报记者 柯笛
【现场】
自来水管没通自来水
管道疑遭施工损坏
近期,同安区莲花镇一村民向“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反映,家中至今未通自来水。7月13日,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党风政风监督员、本报“监督在线”记者等实地走访了解情况。
在下尾自然村村民叶先生家中,记者拧开水龙头,发现确实没有通水。叶先生表示,家中从未使用过自来水,一直将井水作为生活用水。他和家人发现,每天用热水壶烧开井水,不出一个星期,热水壶内部就有一层黑色的物质,需要用生米和洗洁精才能洗掉,不得已,一年前,才在厨房安装了一台小型净水过滤器,“多年前就有人到村里来铺设自来水管,家家户户也装上了水表,却迟迟没有通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叶先生表示。
随行的厦门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同安营业所(下称“同安营业所”)工作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勘察,并组织力量维修管道。该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向美埔村委会了解,该村近年开展污水管施工、“雨污分流”等工程,在现场勘察中也发现,水表箱前水管到供水主管之间的水管疑似遭施工破坏。由于叶先生家长期使用井水,没有通过市政水务服务热线96303等平台提出过报修或用水需求,因此他们未能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
7月14日,同安营业所反馈,经管网冲洗保证用户水质合格后,当天中午,叶先生家恢复了正常供水。
【调查】
巡查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用水宣传有不足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偏远山区的村民也能喝上洁净、放心的饮用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在下尾自然村的走访中发现,少有村民使用自来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市纪委监委就此开展直查督办。
同安营业所称,2013年底,“同安区莲花镇进村入户给水工程-美埔村”项目开始施工,2014年具备通水条件。但由于村民长期使用井水的习惯,不了解矿物质、微生物菌群等物质超标的危害,也不愿意多花钱用自来水,所以自来水用量较少,下尾、林后两个自然村的村民中,大多数至今仍在使用井水。
那么,责任部门日常是否开展针对性入户宣传,让村民了解这项民生工程,了解使用自来水的安全?同安营业所坦承,具备通水条件之初,曾进行过一些宣传,之后就没怎么宣传。
此外,雨污分流等破路施工,也可能破坏地下管网,影响村民用水。走访人员查阅市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巡查管理制度》,其中明确:属地营业所应当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周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运行故障,制定年度供水管网巡查计划;对于全路段开挖式的道路施工及区域范围内的项目施工采取专项巡查,每日至少巡查一次并有专人负责直至工程竣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处理;对管辖区域内供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周期为7日等。据此,走访人员认为,该制度对巡查频次、巡查内容、处理程序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叶先生等村民家的表前水管被破坏,相关单位却未能及时发现这一情况。
【进展】
成立排查整改工作专班
制定工作方案压实责任
针对直查督办中发现的问题,市市政园林局牵头,积极组建农村自来水设施通水情况排查整改工作小组,并督促市政水务集团建立农村自来水设施通水情况排查整改工作专班。同时,制定了《农村自来水设施通水情况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排查整治工作落地。
根据方案,即日起至10月30日,将全面排查全市农村地区市政自来水供水设施、用户表后内管,特别是长期用水量为零的用户的用水问题。一方面,将排查表前管道,如有破损及时修复;另一方面,属地区市政园林局会同镇(街)牵头组织市政水务集团抄表员和村(居)网格员,入户宣传、收集统计用户内管是否存在用水异常,协助用户解决内管问题。同时,还要求属地营业所主动与镇(街)、村(居)网格员对接沟通,积极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收集、解决村民用水问题。属地营业所还将常态化开展服务进农村、抄表网格员进村入户等宣传,提高村民使用市政自来水的意愿,畅通群众反馈和解决问题的渠道。
市市政园林局表示,接下来将督促市政水务集团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农村地区市政自来水设施的排查和维护管理,同时建立属地营业所、镇(街)、村(居)跨部门沟通协助机制,密切协调联动,为村民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民生无小事。市纪委监委将持续跟进后续排查整改情况,确保市政供水管网得到有效管护,做到应通尽通、不漏一户,持续打通群众急难愁盼最后“一百米”。
扫码关注“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