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助村 谋实又谋远
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帮助同安窑市、云洋、云埔村打牢产业基础,实现跨村共赢
2023-08-0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扎根窑市、云洋、云埔三村,让村庄焕然一新。图为云埔村和窑市村。 (本组图/本报记者 卢剑豪 摄)

  

▲在云洋村,工作队约上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团队,叫响“云洋手工面线”品牌。

  本报记者 林健华

  参谋、助手、桥梁,这是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对自身职责的明确定位。

  “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替村里把事情包办了。”工作队队长徐斌说,“关键是要帮助村‘两委’把思路理清楚、把措施落到位、把精气神提起来,将来我们撤离了,村班子一样运转良好、持续推动发展。”

  去年5月以来,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的徐斌、汪丽丽、张丹枫3名成员扎在一线、住在村里,与窑市、云洋、云埔三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同工作、同劳动、同生活,在持续打牢产业基础、优化人居环境、挖掘文旅亮点的同时,着力抓班子带队伍,让村庄从内到外焕发新气象。

  截至去年底,窑市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云洋、云埔两村如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牵线搭桥开销路  产业升级造品牌

  在云洋村,共有7户人家以制作手工面线为生。这碗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面线,细如发丝、口感绵软,作为厦门“一村一品”颇有些名气。但驻村工作队调研发现,云洋面线的销路主要依赖散卖和熟客,跳不出自产自销的小作坊经营模式。

  这是许多拥有特色物产的村庄都共同面临的困境。工作队的“桥梁”作用在此显现出来——建立村办企业,集中采购面线,积极对接市总工会、市公交集团、建发房地产集团、厦门高速、同安城建等外部资源,打通了“卖不出”和“买不到”之间的信息壁垒。

  “这样一来,散户不用等订单再制作,你能做多少,我们就收购多少,把产能充分激发出来。”徐斌介绍,目前云洋面线年产量可达40万斤。

  解决了“卖出去”的问题,还要“卖出价格”。为此,工作队约上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团队,为云洋面线设计多款外包装,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云洋手工面线”品牌。其中一款面线礼盒,内含4小盒独立包装,可以卖到60元,能比散装售卖的面线多卖10多元。

  现在,云洋村已腾出600多平方米的旧粮仓,规划建设“产、学、研、销”一体化面线产业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在传承手工面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水果面线、养生面线、“五彩”面线等创新产品,还将与文旅项目相融合。

  “让老手艺人在这里培养新人,让游客们体验面线制作过程,就不再局限于卖货本身。”徐斌说,可持续经营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工作队还将云洋面线连同云埔稻米、窑市龙眼干等特色农产品打包销售,以更丰富的物产打开更大销路,以更精品的面貌打造乡土好货。

  创新活动引游客  三村联动兴文旅

  “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窑市村党委书记叶长裕发现,这一年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不仅迎来驻村工作队、挂钩单位负责人、各界专家学者,更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叶长裕印象里,游客反响最好的一次乡村旅游活动,是工作队搭桥联系,市总工会组织的“爱在窑市村”百名青年职工联谊交友活动。

  去年“七夕”前,100名单身青年职工走入乡间,在青山绿水间漫步游玩,到叶金泰故居体验闽南古民居文化,走上栋佐桥回顾爱国华侨回乡造桥的历史……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知道,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村落竟藏着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工作队队员汪丽丽透露,由于活动效果显著,市总工会计划在今年“七夕”前后再次举办。

  乡村旅游人气旺,乡村振兴的底气就更足。通过工作队牵线引流,单次旅游人数最高达300人,游客类型涵盖企业团建、亲子研学等。同时,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实现跨村共赢,工作队串联起窑市、云洋、云埔三村文旅资源。

  在云洋村,与拥有6万多平方米原生态景观的丽田园景区合作,可供游客采摘蔬果、品尝农家菜;云埔村则将百余亩荒地流转为集体土地,建设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未来将重点开发观光农业。如今,三村旅游动线逐渐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田园采摘、团建拓展等集为一体。

  窑市村的古民居文化,云洋村的农家乐体验,云埔村的水稻田风光……三村的文旅魅力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工作队基于村情挖掘出来。汪丽丽说,他们只是投下一颗石子,努力激起文旅浪花。据统计,去年,乡村旅游为三村村财带来15万余元收入,今年预计可达20万元。

  党建引领抓班子  组织建设促造血

  今年5月,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在窑市村莲峰岩广场举行。市总工会2023年“工悦领读”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康英德、陈水让、曾旭瑜等一批同安乡村带头人分享乡村振兴故事,强化“抓党建、促振兴”的理念,三村的“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与工会机关党员们一道聆听、共同感悟。

  “既要扶智,更要扶志,要让党员干部提升斗志,让村民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徐斌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作队紧盯村级党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到乡村,通过开设“田间党课”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村“两委”班子明方向、正思想、严作风。他们还创新“党建联盟”“大党课”“小微权力监督群”等方式,在三村之间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

  在注重思想引领的同时,工作队还在业务实操上加强指导。村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如何落实、会议怎么开、记录怎么做,“学习强国”“厦门党建e家”等平台如何运用,就这些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徐斌与村干部经常交流,手把手指导落实。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工作队内部已经形成了配合默契的分工,一人对应一村,开展重点联系指导,并通过每日碰头、周例会、月小结,共同帮助三村提高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光如此,驻村工作队在对外沟通联系、走访互动时,都要带上村干部们一起。“打通村子与外部的关系,把队伍带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徐斌说,驻村工作队的使命,不在于“驻村”,而在于如何华丽转身——即便工作队撤离,村里照样能够自我运转、自我造血,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名片】

  第22片区

  驻村工作队

  第22片区驻村工作队驻点同安区莲花镇窑市村、云洋村、云埔村,工作队成员分别是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室)主任徐斌、厦门科技馆管理有限公司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事业部运营服务中心总监汪丽丽、厦门同安置业有限公司行政综合事务员张丹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