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碳寻绿色动能
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3-08-0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去年,厦门新创鼓浪屿低碳岛等10个工程。图为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丽的鼓浪屿。(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把厦门生态美的“长板”拉得更长,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日,又一项“国字号”荣誉,见证着我市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低碳城市方面的努力——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征集活动入选名单,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成功入选。

  近年来,我市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

  今天,本报带您一同探寻藏在荣誉背后的绿色低碳密码。

  本组文/本报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王博 陈智勇

  本组图/市生态环境局 提供 (除署名外)    

  象屿综保区7座仓库铺设光伏约5.5万平方米,全年发电量将达873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750吨。图为1号仓库光伏面板全景。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书写好这张“绿色答卷”,厦门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勇于示范引领,在建设低碳标准体系、规范低碳试点示范创建上,迈出坚实步伐。

  做法1

  建设低碳标准体系

  规范低碳试点示范创建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鼓励探索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等试点示范。

  “《意见》发布之初,全省乃至全国还未建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低碳试点示范建设面临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规范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厦门积极探索,正式启动低碳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和指导创建工作。

  一系列关于绿色低碳的创新探索不断取得成果——2021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发布《厦门市低碳社区验收技术规范(试行)》等4项低碳验收技术规范,填补了全市乃至全省低碳示范区建设评价体系的空白,为各地低碳示范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及相关标准体系创建发挥了借鉴作用。紧接着,2022年,厦门再次发布《厦门市零碳景区试点示范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对低碳景区、近零碳景区验收技术规范进一步补充,使得全市景区的低碳创建体系更加完整统一。

  2023年,厦门进一步组织开展三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对于各示范区从能源、环保、资源、建设、管理等方面设置低碳建设指标体系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技术规范体系鼓励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在创建过程中,以指标体系为导向,进行项目筛选、优化、提升,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

  做法2

  科学分类推进

  深挖绿色降碳潜力

  如何持续深挖绿色降碳潜力?厦门着眼于建立低碳试点体系、探索各领域碳中和,科学分类推进,全方位撬动绿色发展动能。

  一组亮眼数据,足见成效——2021年,厦门先后开展了后溪工业组团、官任社区、市植物园等20个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试点创建工作。2022年,厦门进一步梳理开展25个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创建,新创鼓浪屿低碳岛等10个工程,提星集美后溪工业组团等14个工程,实施厦门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碳中和试点。

  在此基础上,低碳试点体系创建工作再次推进——2023年,厦门开展ABB工业中心等24个低碳试点示范工作创建。其中,东坪山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在2021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成功创建成东坪山零碳景区;鼓浪屿完成二星级近零碳景区创建,成为福建省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象屿综合保税区打造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入选2022年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成绩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奋斗。近年来,厦门逐年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按照新创、提星、巩固三个层次,指导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工程,积极构建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夯实“低碳”行动基础。

  与此同时,厦门积极探索各领域碳中和,减少碳排放: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通过在下潭尾项目以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碳中和,这在该会晤史上尚属首次。2021年,厦门湖里区行政中心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碳中和的区级行政中心,金鸡百花电影节实现电影节历史上的首次碳中和。2022年,厦门马拉松赛实现厦门马拉松历史上首次碳中和,全国低碳日厦门主场活动实现厦门主场活动首次碳中和;2023年,厦门马拉松通过与蚂蚁森林合作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累计带动百万人次捐献碳汇,而全国低碳日厦门主场活动则完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实现活动碳中和。

  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不仅带动绿色办公、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环保新风尚,也让节约集约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思明区东坪山片区建成我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亮点】

  打造绿色低碳“厦门样板”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创新引领,打造绿色低碳“厦门样板”。除了建成我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入选2022年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象屿综保区外,还有不少绿色低碳亮点。

  思明区东坪山片区

  建成我省首个

  近零碳排放区

  示范工程

  思明区东坪山片区试点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在建筑、交通、能源、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综合利用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2020年9月25日东坪山片区建成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2021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

  建成全市首个

  三星级低碳园区

  湖里区扎实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选取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作为第一批低碳试点项目,大力推进试点创建工作,园区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搭建屋顶、屋面分布式光伏系统,安装一体化智慧路灯,建设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等打造新型低碳园区,光伏装机总量636.48千瓦,实现全年发电量超62.5万千瓦时,光伏发电量已接近用电量的75%。2021年11月,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低碳园区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全市首个二星级低碳园区。园区持续提升改造,进一步探索发电、节电、储电能力,完成了市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2023年5月,通过专家验收评审,建成全市首个三星级低碳园区。

  新能源货车穿梭于象屿综保区内。

  【典型案例】

  屋顶会发电

  装备不用油

  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

  打造“零碳园区”

  仓库屋顶会发电、绿色装备不加油……走进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随处可见绿色低碳发展的踪影。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政策创新和实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会同湖里区支持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将象屿综合保税区打造为零碳智慧综保区,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精准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智慧化管理实现能源绿色化转型、物流低碳化发展、运营数字化转型。

  同时,自贸委大力推进园区企业绿色化转型,充分利用闲置的仓库顶面空间,持续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等减排项目,持续优化园区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

  截至目前,象屿综保区园区内,7座仓库铺设光伏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全年发电量将达873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75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713吨,二氧化硫减排1.4吨,二氧化氮减排约1.6吨,碳粉尘减排279千克,能源总消耗下降约20%,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

  同时,为解决园区光伏发电量与园区用电负荷存在时间差异问题,通过配置100KW/500KWH的储能电站以及即将建成3.5兆瓦的储能电站,实现园区用电的“调峰填谷”,真正实现了园区内绿色电能源的自给自足,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自平衡零碳园区”……

  2022年9月30日,经中国船级社认证,象屿综合保税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了碳中和。今年2月,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将象屿综保区光伏项目列入全国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