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君宁)8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厦门科学城的首个产业化项目——浮力材料生产线投产,这种浮力材料是深海探测、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投产后将为厦门市新材料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今年3月29日举行的厦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签约入驻厦门科学城,并于4月正式启动建设。仅4个月后,该研究院研发的浮力材料生产线就实现投产,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厦门速度”。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市探索“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新型研发形态的重要实践。该研究院由市科技局、同安区、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中科海锐(厦门)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
“厦门科学城吸引越来越多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厦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科研转化,加快产业发展,我们选择将技术落地到厦门科学城正是看中了这些。”中科海锐(厦门)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辉选表示,继今年落地浮力材料生产线后,接下来还将投入隔热保温材料、储氢材料等生产,为厦门海洋和航空领域发展提供帮助。
据介绍,“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后续还将打造低密度微球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微球技术厦门成果转化基地,并开展企业孵化与培育等,同时围绕我市企业的技术需求“牵线搭桥”,推动中国科学院系统先进成果来厦转移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厦门科学城核心园区注册入驻各类企业超过1400家。厦门科学城管委会不久前正式设立,统筹厦门科学城发展规划、政策标准和产业布局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体制机制到公共服务平台,从运营到服务,一系列的建设将有效为厦门科学城建设提速,集聚更多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以及高效益的创业孵化载体,让项目在落地转化过程中效益和成功率更高。
【延伸】
什么是浮力材料?
浮力材料具备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耐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海洋、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装配在深海装备上,为其提供浮力和保证设备的平衡。
落地厦门科学城的低密度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院实力雄厚,研究团队已开发了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空心玻璃微珠、包覆微珠等多种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中多种微球及相关技术已实现产业化。
该团队在低密度微球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和国产化固体浮力材料,是支撑大国重器、解决技术难题的自主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万泉”号深渊着陆器上,提高了我国潜水器的自主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