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中有一珍藏的“孤本”,但它不是什么名贵的经典古籍,而只是一本薄薄的刊载歌曲的小册子。为何称之为“孤本”呢?这里有段故事。
2018年12月,闽南师范大学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追溯源端,闽南师大的前身为成立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作为半个多世纪前的校友,老同学们在微信群里纷纷追忆往日时光,缅怀逝去的青春,由此自然记起当年的“校歌”——《二师院圆舞曲》。有同学记起,此歌原刊载于《二师院歌声》,但不知这歌本是否还留存人间?群里的同学们多方寻找,却未见踪影。
没想到,我收拾时发现,这本众人“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歌本,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橱里。《二师院歌声》是1964年由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学生会编印的,作为中文系学生会文体部长的我自然分到一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原本印数就不多的歌本大多散失,而我手上的这一本竟成了“孤本”。我随即拍照,传到校友微信群,让大家重睹她的芳容。
校友们为之高兴不已,有一班级在毕业45周年的聚会中,还特地把《二师院圆舞曲》的词作者陈懋强从香港请回来,在曲作者黄鹏飞的手风琴伴奏下,大家齐声高唱:“金色的阳光灿烂辉煌,悠扬的钟声飞向四方,九龙江波涛日夜歌唱,蝴蝶山百花四季开放……”在悠扬婉转的旋律中,大家仿佛回到当年那青春飞扬的校园生活……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刚从困难时期恢复过来,福建省委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合并南平、泉州、厦门、漳州4所高等师院、专科学校,创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作为今后培养对台师资人才的基地。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任命原福建师范学院张立副院长为党委书记兼院长。二师院先设中文、数学、英语3个系,院址设在漳州九龙江畔蝴蝶山脚下。
学校草创之际,师生员工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立志要把二师院办成一流的大学。教学之余,师生的文体活动也蓬勃开展,这本歌集的编印可折射出当年二师院的勃勃生机。该歌集收入近50首歌曲,分“革命歌曲”“校内创作歌曲”“民歌一般创作歌曲”“电影歌曲”“外国歌曲”“曲器乐”等六类。歌集的“前言”里写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歌集进一步开展我院大唱革命歌曲的活动,更炽热地燃起我们的革命热情,鼓舞我们前进……”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与氛围。
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学校被裁撤、合并了。1968年底,心神迷茫的我离开校园,被发配到号称福建西伯利亚的寿宁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农村,在万籁俱寂的漫长夜晚,是这本《二师院歌声》陪伴着我,给我欢乐,给我力量,可以说,我是在“她”的抚慰下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而后,从闽东到闽南,多次迁移,多次搬家,我都把“她”带在身边,即使后来新版歌本迭出,唱片、碟片、U盘不断更新,我都舍不得“精简”掉,因为这似乎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她”伴随着我,从青春年少的学子,到步入古稀之年,其自身也在冥冥之中获得了“孤本”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