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聚焦“三农”热点开展调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图为翔安区大宅村一千多亩火龙果田园风光。(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资料图片)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政协党组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在深学细研中悟真理、在调查研究上见真章、在检视整改上动真格,市政协机关以23个重点课题调研为抓手,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蹲点调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组织专题调研,共开展实地调研87次,梳理形成“人民政协为人民、学思践悟暖民心”办实事3张清单共61个项目,建立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清单,促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稳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搭建联系平台
加强界别建设
创新服务方式
努力拓展委员
联系界别群众
广度深度
●市政协办公厅
近年来,市政协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同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服务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界别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但是从整个政协工作来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仍是短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政协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认真按照主题教育关于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深刻查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存在短板”专项整治作为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压实政治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有力推进,以整治成效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牢牢抓住党的领导这个根本
加强统筹协调
精心谋划部署。按照主题教育要求,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魏克良牵头组成课题组,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聚焦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履职重点,深入调研,进一步理清当前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着力重点,就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工作提出工作对策。
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问题大排查、难题大梳理,研究确定专项整治项目和任务,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魏克良主席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深入区政协、委员联系点等开展实地调研,提出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统筹推进落实。市政协机关党组、主题教育办加强统筹,认真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有序推进整改。各委、办、室把专项整治工作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根据责任分工,按序时进度推进,形成工作合力,为专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牢牢抓住政协委员这个主体
加强学习培训
强化对委员的思想政治引领,着力解决“不想联系”的问题。市政协党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组织党内外委员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书目开展学习研讨,深入开展“密切联系界别群众”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能力,着力解决“不会联系”问题。持续把联系界别群众能力作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拍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法”教材视频,在省政协培训中心举办政协委员培训班,加强宣传示范,多管齐下帮助委员更好把握联系界别群众的要求、内容、方式,进一步提升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
牢牢抓住平台建设这个关键
拓展联系载体
搭建委员联系界别平台。深化“鹭力同心”市政协委员联系点建设,推动第二批17个联系点挂牌,实现界别小组和各区政协的全覆盖。充分利用“委员社区讲堂”“共话经纬”宣讲聚识平台和“情系中华·港澳委员暨特邀人士内地行”体验式聚识平台,以及“爱心厦门·政协行”“委员牵手关爱青少年”“委员话环保”为民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有效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途径。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融入日常履职。在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引领委员积极“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进去”,主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广泛联系界别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着力把“有事多商量”送到群众家门口。加强市区政协联动。加强与各区政协在镇、街、村(居)等设立的“好商量”工作室、政协委员街道轮值点、委员活动站等的联系互动,探索市、区共建委员联系点,提升整体工作质效。
牢牢抓住制度保障这个基础
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和症结,完善工作制度机制,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认真研究新时代政协开展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总结提炼各委、办、室,界别,委员联系点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适时出台有关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意见,从制度上明确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目标要求、任务内容、方式渠道、工作保障等。完善引导激励机制,科学设置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考核项目分值。探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在场所、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保障,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促进城中村有机更新
助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市政协社法委
根据市委提出的“以扎实推进我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建设平安幸福、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决策部署,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在市政协副主席黄奋强带领下,市政协社法委组成课题组,针对“全面推进我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提升,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开展深入调研。
推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补齐城市治理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要求。
实地走访我市岛内外
十几个城中村
课题组实地走访我市岛内外十几个城中村,深入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茂后、黄厝、塔头、溪头下,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殿前社、寨上社、中埔社、高崎社,集美区侨英街道孙厝社区、浒井社区、叶厝社区,同安区祥和街道西湖社区、西柯街道官浔社区、新美街道梧侣社区等。如何既保留城市的烟火气,又提高外来人口的舒适感,做好城中村综合治理提升的规划设计是调研思考的问题。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对空中缆线、用地、建筑、公共配套、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体检评估,针对社区强弱电改造、道路提升、消防设施完善、口袋公园建设等方面形成更新改造项目清单,补齐城中村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强化社区基础建设的“硬件”,优化城乡营商环境的“软件”,按下全民共治、长效驱动的“启动键”。如今,岛内外城中村正在逐步蜕变,取得城中村管理工作阶段性成效,力争形成符合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城中村治理机制。调研组召开现场座谈会,与街镇、村居及资规、建设、住房、市政、应急、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交流,摸清人口管理、社会治理、公建配套、安全生产、建筑质量、房屋租赁、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针对七方面问题
提出四十条对策建议
调研中,课题组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城中村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梳理出“农村管理模式治村难以达到城市标准”“外来人口管理困难社会治理问题突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人居环境问题凸显”“出租房安全风险高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党建引领作用不强组织建设有待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不足居民社区参与不多”“集体经济模式落后资产改制问题待解”等七个方面问题,从规划设计、公共配套、房屋安全、社会治理、文化参与、内生发展、产业升级等七个方面提出了40条对策建议。调研组认为,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我市城中村更新改造和综合治理提升,由单向度的实体规划和物质空间改善转向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更多元、系统的有机更新;要聚焦居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空间、安全、便捷、发展、和谐需求,通过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基础设施、补齐配套短板、优化道路交通、改善环境品质、美化村庄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村庄特色、提升社区治理等软硬件改造和综合治理提升,努力将城中村建设成安全、有序、和谐的特色城市空间;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强组织清底数保安全促发展,高质高效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工作;要增强更新改造内生发展动力,创新工作理念,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要素保障;要大力推动业态升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用好村集体发展用地。助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补齐城市治理短板,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活用社会各层面力量,改变“干部在干,村民在看”的老一套做法,才能让城中村治理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实现城中村治理要推动全民共治,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数据】
227万
全市城中村共有居住人口227万人。其中,自住人口40.6万人,租住人口186.4万人。租住人口中,本地户籍人口178328人,流动人口1686039人,比例1:9.5,非本地户籍人口占比超过90%。
聚焦“三农”热点
助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政协人资环农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主题教育的要求,市政协副主席国桂荣带领人资环农委开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策建议》的课题调研。专委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组织委员开展履职活动20多场次,广泛征集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为助推我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献计献策。
以理论学习为抓手
落实主题教育部署
结合专委会特点,认真落实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落实到主题教育的各个环节。把业务学习与履职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以学促行、以行践学,团结和带领专委会所联系的界别委员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组织召开首次市、区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会议暨主题教育课题调研座谈会,为加强市区政协之间的联系搭建了平台,为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创造了条件。
以重点协商为抓手
建言乡村振兴
围绕中心工作,根据市委确定的重点协商题目,为“农文商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改进调研方式。采取多个课题相结合,省内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四下基层”,先后组织委员赴同安区汀溪镇、新民街道调研温泉民宿产业,调研海沧青礁村乡村旅游情况;组织课题组前往翔安区洋唐保障性住房、香山公园调研节约用水情况等考察十余次。搭建知情明政平台。召开重点协商筹备部署会,邀请11个政府部门提供我市相关情况报告并汇编成册,为政协各参加单位知情明政、科学建言提供翔实的素材,也为成功办好重点协商打下坚实基础。
以界别协商为抓手
助力乡村“五个美丽”建设
发挥界别优势,围绕“以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乡村试点示范建设”开展界别协商。协商座谈会上,来自市政协农业界别、民革界别、民盟界别的委员、专家以及厦门象屿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先后做了主题发言,建言献策。市农业农村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妇联等部门单位领导出席座谈会,针对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回应。
以重点提案督办为抓手
建言预制菜产业发展
预制菜被认为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推动重点提案《关于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办理,专委会组织提办双方深入预制菜头部企业见福、安井公司考察调研,提办双方充分沟通交流,让办前协商会开得务实高效,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舌尖安全”。
以委员联系点为抓手
服务基层群众
突出履职为民,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专委会认真指导农业界别建立委员联系点的工作制度,实行每月一主题,安排市、区委员各一名轮值,提前预告社区群众参与,及时进行工作宣传报道。设在海沧慈济北宫的委员联系点,每月初一或十五,界别委员结合义诊活动举办政协委员群众一席谈,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活动,更好地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让政协委员联系基层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推进保障快递员
和外卖骑手权益
●市政协经建委
厦门市邮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快递末端网点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的渠道已畅通,目前全市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含同时参加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人数近13000人,近期力争实现全市1400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全覆盖。快递人员便捷地参加工伤保险,这是市政协委员聚焦民生实事、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心用情推动解决群众难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成果之一。
为保障快递员权益
积极调研建言
快递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千万名从业人员。近年来,人社部、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相继出台意见,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在开展关心关爱快递员工作中,我注意到,在劳动关系复杂等情况下,保障快递员的权益已不是单靠主管部门或个别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市政协委员、市邮政管理局局长庄骁说,“有没有可能更大范围地动员各部门?如何统筹社会资源,突破主管部门局限性?如何把快递员权益保障作为全市重要工作来推进?”今年厦门市“两会”期间,庄骁做了《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快递员权益保障势在必行》的大会发言。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找症结、解难题,持续关注快递员权益保障就是其中一个议题。在市政协副主席黄国彬带领下,经济界别委员聚焦快递员权益保障开展基层调研,到企业末端网点听取快递员的切实需求,到快递分拨中心了解快递员权益保障难点,走访相关单位学习服务新就业形态群体的经验,查询各地市快递员权益保障资料,研判可参照性,寻求可突破点,探讨推进快递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方式方法,为确保在厦从业的快递员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规范模式积极建言献策。
多部门联手
保障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
在市政协的积极推动下,市委采纳政协委员建议,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由邮政管理、人社、工会等26家单位组成的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工作专班,多部门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出台了《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专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各单位根据任务分解方案,每月20日填报工作任务进度表,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权益保障工作立体化、全面性地在全市铺开。
申通、圆通、中通等33家主要品牌快递用工企业签订了诚信用工承诺书,承诺在订立劳动合同、工资薪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履行用人单位义务和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用工行为。该承诺信息共享至厦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全程监督。
今年5月,厦门市邮政快递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成立,旨在预防和妥善处理快递企业劳动争议,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政协委员通过深入调研提出务实建议,为全市快递员权益保障工作打开了新局面,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也为今后的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提供了借鉴,真正践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