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球星易建联宣布退役 男篮世界杯小组赛3战皆墨
下一个周期 中国男篮难不难?
2023-08-3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29日深夜,易建联用485字的文案宣布退役,告别了他21年的职业生涯,也宣告了中国男篮一段时期的结束。

  30日晚,征战世界杯的新一代中国男篮,连续第3场小组赛输球,无缘16强,巴黎奥运会之路愈发艰难。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也让人不禁感叹,阿联之后,中国男篮扛旗者在哪,下一个奥运周期路在何方?

  易建联(本组图/视觉中国)

  易建联的21年:

  国家队陷入低谷时

  他成为稳定得分点

  29日静夜,易建联通过微博宣布退役,告别了他21年的职业生涯。

  近几年来,因年龄和伤病原因,易建联已逐渐淡出国家队,并减少在联赛中的出场。今年36岁的易建联不仅是中国男篮的标杆人物,更在中国篮坛开创了一个时代。

  2002年,年仅15岁的易建联代表广东队征战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开启职业生涯。21年来,在CBA联赛中,易建联代表广东队获得7次总冠军、5次常规赛MVP、3次总决赛MVP、2次全明星MVP,14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在2007年的NBA选秀大会上,易建联在首轮第六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开启4年NBA征程。

  2004年,17岁的易建联入选国家队,并在当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登场亮相。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获得第八名,追平其在世界大赛中的最好成绩,从雅典到里约,易建联四次身披国家队战袍出征奥运会。2004年和2008年,他两次帮助球队跻身奥运会前8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易建联在面对德国队时最后时刻奠定胜局的得分,帮助中国男篮晋级八强,而在对阵美国队的比赛中隔扣安东尼的画面,成为中国男篮的经典镜头。易建联也与姚明、王治郅、杜锋、朱芳雨等一起成为中国男篮“08黄金一代”。在2012年伦敦和2016年里约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未尝一胜,但易建联仍然是为数不多的稳定得分点。

  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在与尼日利亚队的生死战中,易建联一个人扛着全队战斗,最终砍下27分,但中国男篮仍然无缘淘汰赛,也失去了直接晋级东京奥运会的机会。

  李凯尔

  世界杯的3场比赛:

  缺乏新的领头羊

  男篮陷入新低谷

  本届男篮世界杯,NBA森林狼队的李凯尔作为中国归化球员登场,虽然赛程艰难,但中国男篮仍被寄予希望。

  不过,事与愿违——首场比赛,面对世界篮坛传统劲旅塞尔维亚队,中国队遭遇惨败,输给对手42分。李凯尔9次出手无一命中。

  第二场比赛,面对新科非洲冠军南苏丹,中国男篮最终以20分之差不敌。第三场比赛,极度渴望一场胜利的中国男篮,最终还是以18分之差败北,无缘16强。

  3场输球与易建联宣布退役,让中国男篮球迷心中五味杂陈。

  过去十年,有着易建联的中国男篮,送走了老一代的王治郅,迎来了新一代的周琦、王哲林。但看看他们在今年世界杯的表现,只能说相差甚远。

  此间有分析认为,中国男篮在和欧美甚至非洲的比拼中全面处于下风,高度优势打不出来,速度优势没有,老一辈中国男篮球员有的投篮和罚球目前的中国男篮也缺乏——中国男篮已落后于世界篮球之林了。

  年轻人在国内联赛表现抢眼,可缺乏大赛磨炼,导致在国际大赛无法发挥出应有水平——长期在CBA坐井观天,他们自己的技术也停滞不前。

  可现实是,一旦再次无缘巴黎奥运会,年轻人们可能将面临着几年无大赛可打的局面……

  残酷的事实是——当易建联退役后,中国男篮甚至找不到一个合格的球队领袖,后来者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精神和表现上都有着扛起球队的能力,更别提像灯塔一样照亮着这支球队。

  本组文/中新网、澎湃新闻

  【分析】

  归化灵不灵

  作为NBA球队的常规轮换球员,拥有中国血统的归化球员李凯尔首次登场世界大赛,第一场比赛9次出手无一命中、第二场比赛稍有回暖拿下22分、第三场也仅得9分,加上3场小组赛全输的结果,并未很好地回应此前球迷的厚望。

  专家认为,当今世界篮坛,归化成风。中国男篮启动归化是大势所趋。面对世界和亚洲篮坛白热化竞争格局和自身实力下降明显的窘境,中国男篮必须尽快作出改变。但也应该看到,启动归化,只能是应急之举。归化不可能代替本国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探索。中国体育项目中早已有过归化经历,比如男足——几名归化球员的加入并没有帮助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这说明,归化并非万能。

  此前就有评论认为,如果一支球队中的本国球员整体实力“天花板”不高,归化球员想带但带不动,队伍的战力自然有限。所以,决定“归化成败”的根本,其实还是本土球员。

  李凯尔年已近30,为中国队效力的时间有限。中国男篮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李凯尔一个人身上,必须拿出更扎实的篮球发展规划直面未来。只有老老实实地按规律发展篮球运动,中国篮球的墙基才能进一步筑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