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志书百家源
《厦门姓氏志》近日首发,系厦门首部专门记述姓氏传播与文化的志书 历时11年艰辛编纂,记录厦门86个姓氏来龙去脉,揭示姓氏文化深厚底蕴
2023-09-0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林靖

  厦门现有多少姓氏?主要聚居在哪里?这些姓氏又源于何方?各自有哪些祖训、族规,出了哪些代表性人物?日前,首部专门记述厦门市姓氏传播和相关文化的志书《厦门姓氏志》举行首发式。这部前期收集整理资料耗费了11年的志书,编纂过程历尽艰辛,向厦门读者展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历时11年

  编纂过程艰辛

  《厦门姓氏志》由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联合编纂,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专家许初水担任主编。该书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厦门市姓氏人口数排序中的86个姓氏为主,按溯源、入厦繁衍、郡望堂号昭穆、分布、文化遗产、宗祠墓葬、历史人物等进行编纂,详细记录了厦门主要姓氏的来龙去脉。有不少族规、家训、家礼、祭文等都是第一次面世。

  编纂《厦门姓氏志》,工作浩繁,涉及面广,历经了较长时间的构思和准备。据悉,早在2012年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就萌生了做一部厦门姓氏专志的想法,委托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做预备工作。以许初水为首的编委会成员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收集厦门姓氏族谱文化、家训家规、宗祠文化等资料,并深入各个姓氏聚集村落、社区调查考证,发动各姓氏居民的宗亲组织,抄写传录私家族谱。编委会成员坦露,因为行政区的划分与沿革、地名更迭、人口迁徙等,许多姓氏的主要聚居地发生了变化,让他们的调查变得十分困难。比如“马巷赵厝,实际上一个姓赵的也没有,都姓方。”而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则是到了2021年3月,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了不同朝代的家乘族谱和历史文献。

  该书顺利完成,许初水感慨万千。在编纂过程中,他发现人们目前对姓氏观念普遍淡化,“许多老人在祠堂内打牌、聊天二三十年,问他们宗祠是什么时候建的、这个村庄从何而来,却没人知道。”相关专家表示,《厦门姓氏志》不仅可以为旅居海外华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寻根谒祖提供资料查阅,还可以普及中华姓氏文化知识,让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懂得先祖源起何处、从何而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厦门人多来自中原

  如今姓氏愈加丰富

  厦门姓氏分布原来有一句口头禅,“陈林半天下,苏吴占一半”。随着时代发展、人口迁徙,厦门姓氏分布和结构越来越广泛,目前厦门常住人口中,有866个单姓,100多个复姓,姓陈的人依然最多。

  2300年前,厦门是古闽越人居住地,据资料记载当时有雷、蓝、骆、吴等姓氏。汉武帝时,因闽越王反汉,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征剿,把闽越人驱逐到江淮之间。平定后,又敕令许濙将军“永镇斯土”,因此许濙也是闽地许氏的入闽祖先,随其入闽定居的还有余、何、黄等姓氏。

  除随军入闽的姓氏外,唐宋以来,在政治纷争和战乱中,为了躲避灾祸,也有将家族儿孙们更换姓氏的事发生。如唐末五代,翁氏39代孙翁乾度(莆田人)在闽国任职,后晋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唐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携眷归隐莆田,将6个儿子中的5个改姓为洪、江、方、龚、汪,其后代子孙也迁徙到厦门来。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口流动,内地省份的大批人员到厦门创业、务工,定居下来,丰富了厦门的姓氏。一些以前厦门人闻所未闻的姓氏,如老、爱新觉罗、寒、虎等姓,也悄然在厦门落户。

  【名词】

  姓氏文化是关于姓氏起源、发展历史及其社会功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谱牒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历朝历代都有“奠世系,掌谱系”的专职机构。

  【解密】

  “堂号”“郡号”是什么?

  厦门各姓以发祥地的郡名立为自己的“堂号”“郡号”(厦门人又称“灯号”)。此外,也有以先辈的德望、功业、科举等立为堂号、郡号的,如厦门郭姓的郡号“太原”,至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其子孙就用“汾阳”作为“灯号”。

  为区别同一姓氏不同支派,各姓又在各自家居大厝大门上嵌一方石雕匾额,写上“XX传芳”“XX衍派”,这就是房屋主人的堂号或郡号。这些堂号、郡号也会写在宗祠的灯笼上、居家大厅神位上、坟墓墓碑上。

  【解读】

  两岸姓氏互为迁徙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研究厦门各姓氏族谱,可以了解大陆民众迁移台湾的历史,揭示大陆人民开发建设台湾,以及台湾宗族聚落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根据《厦门姓氏志》,厦门是台胞侨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有三百多万台胞侨胞。历史上,厦门、金门、澎湖均属同安县所辖,厦门与台湾也曾是一个道台管理,两岸互为迁徙,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厦门与金、台人口的迁徙,与大陆人出洋谋生不一样,其特点有三:一是大批人口迁移到台湾,是政府行为。二是人口迁移过程由政府统一组织。三是人口迁徙群体规模较大,与个人自由出洋谋生不一样,因为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如明崇祯元年(1628年),同安一带发生饥荒,郑芝龙以政府名义招募饥民数万,由政府提供船只,运往台湾垦荒,这是人口迁移第一次由政府统一组织的行为。不少族谱记载,明代晚期,仅同安的陈、林、李、吴、王、许等姓族人大都是先移居澎湖,再迁入台湾。

  【解读】

  史志族谱记载的姓氏

  据《厦门姓氏志》介绍,厦门人口多来自中原地区,尤以河南光州固始为最。

  各姓氏之源,据史志和族谱记载,基本情况如下:

  ●以国为姓

  陈、周、韩、胡、黄、纪、江、康、都、联等

  ●以邑为姓

  叶、白、毛、刘、尹、祁、玛、留、危、巩等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柯、颜、包、方、董、查、储等

  ●以氏为姓

  姒、姚、姜、任、姬、嬴、风等

  ●以官职为姓

  钱、詹、尚、史、符、凌、宗等

  ●以谥号为姓

  庄、严、康、武、穆、惠、简等

  ●赐姓或改姓

  洪、贺、龚、尤、何、金、时等

  ●以乡为姓

  裴、陆、庞、阎、郝等

  ●以地为姓

  桥(黄帝葬地桥山)、池、关、涂、西门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