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39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今天,本报推出教师节特刊,千言万语,汇成这句话:因为有您,心中有光!
老师,节日快乐!
厦门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素养,引入劳动教育。图为学生在校园菜地劳作。(市教育局 供图)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傅春榕
本版图/受访者 提供
(除署名外)
今年教师节,厦门市教育系统有686名教师获得省市两级表彰表扬,本报选取其中八位教师代表,倾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
带领老师
开发上百原创课程
陈燕华是一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在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中,追求教育理想。
2017年,四十出头的陈燕华出任厦门二实小校长。陈燕华说,上任第一天起,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如何带领学校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向前?
陈燕华提出创建教师学术共同体,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论坛——每场论坛成为每年推动学校综合性变革的关键,关系到教师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状态的改变。
今年和美论坛主题是“课程改变,学校改变”,从最棘手的课程改革开始——课程是育人的载体,通过课程改革,进而改变教学、改变学校。
过去一年来,陈燕华带领老师们开启一线教师的草根学术研究之路。老师们用了一年多时间,自主开发了上百门原创课程,基本实现“老师想培养学生什么素质,就开发什么课程”。
陈燕华认为,课程从来不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也不是象牙塔里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育者听到社会对人才的呼唤而做出的回应。譬如说,面对未来的智能化时代,如果学校还只是用按部就班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学生可能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
她认为,通过论坛带动,可以让厦门二实小的每位老师在学校整体发展中,不是被时代推向未来的被动聆听与执行者,而是与时代并肩同行、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者。
每天,陈燕华忙得像陀螺一样,她的老师参评区级优秀老师,她是唯一一位为老师站台的校长;课改专家到学校指导,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抵达,她都要亲自接送,因为她想利用与老师们一起乘车的时间,向他们请教问题。
陈燕华认为,好校长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她说:“很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依靠发展去解决,你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会达到更高水平。”
在这位女校长的带领下,厦门二实小变得更强,在国家、省、市、区级各级学业质量监测中名列前茅。
陈燕华
任职: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获奖:市管理奖
信息学奥赛的
金牌教练
48岁的曾艺卿是厦门双十中学信息学竞赛组的灵魂人物,更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
1998年起,曾艺卿执掌厦门双十中学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团队,指导1000多人次学生在各级信息学奥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亚太地区信息学奥赛国际金牌,5人次获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8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700多人次获省级奖。
近四年,曾艺卿指导的学生中,有3人获信息学国赛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他们的信息学奥赛成绩在全国位列前50名,获得保送清华北大资格。曾艺卿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拔尖创新型科技人才,她的学生放在世界舞台上也毫不逊色。
这位信息学奥赛“常青树”老师的重要法宝之一——奥赛学习不以功利为目标。曾艺卿也有获奖压力,但她更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她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心理素质、体育锻炼等,积极引导学生沟通与交流,营造双十信竞队的温暖、团结的氛围。
过去二十多年,曾艺卿放弃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周末等休息时间,投入许多精力用于竞赛辅导。
曾艺卿瘦弱、个子不高,但她的学生称呼她“曾大”。在高中毕业四年后,曾艺卿的学生汪文潇还记得她在动员报告上说的话,“你们要有自信,把目标设高一点,因为目标并不总是能达到,设高一点,最后落一落,可能结果也还不错。”后来,考上清华大学的汪文潇说:“我立过不少小目标和大目标,有的差不多达到了,有的差不少,但只要想到曾老师的话,我总会把目标设得高一点。”
曾艺卿
任职:厦门双十中学信息技术老师
获奖:市学科竞赛优秀教练员
温柔的坚持
学生买账
陈彩萍当了14年老师,其中当过5年班主任、3年年段长,现在是厦门一中初二年段长。
不久前,这位英语老师收到刚上高一小A同学的一封信,感谢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使自己取得进步。
小A在信中说,他初中英语基础很薄弱,很多听不懂也看不懂,对英语更加排斥和畏惧。小A的“英雄”出现了。陈彩萍约他面批作业和试卷,邀请他加入学生会,这也使得小A遇到困难后,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考试过后,小A请陈彩萍帮他总结阶段学习成果。小A在给陈彩萍的信中写道:“您的建议,不仅是具体的,还有很多是关于方法的,让我在英语学习上一步步走上正轨。”陈彩萍还建议他,不要和别人比,而要和过去的自己比。在陈彩萍的鼓励下,小A的英语成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10分提升到120分、130分、135分,最终考上厦门一中海沧校区。
陈彩萍宽严相济、恩威并施,她崇尚“温柔的坚持”。对于犯错的学生,她就事论事,语气未必严厉,但态度必须严肃。她的学生认为,陈老师的“霸气外漏”,不在于怒目圆睁,而在于是非分明,胸中有丘壑。在陈彩萍看来,学生害怕的不是板着脸的老师,而是那个犯了错的自己,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的那一刻,就是他们的成长瞬间。
这位穿旗袍的老师坚信,身为班主任,要是一个知识丰富、讲原则、有素养的人,学生看到老师的美好,会渴望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
送走了初三学生后,陈彩萍现在是初二年段长。她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如果很用心地带学生,学生毕业后就感觉像是失恋了一样,可等到相伴的人离开后,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一直在身边。
陈彩萍
任职:厦门一中英语老师
获奖:市师德标兵
哪个班级棘手
她出手相助
53岁的吕越敏教了33年书,带过13届的初三毕业班、5届的高三毕业班,还当了17年班主任。
这位物理老师的精彩更多在于育人,她有一个又一个成功转变“熊学生”的故事,根本说不完。不过,有时候,她会突然停下来,警惕地说:“这个不要说,容易让学生知道是在说他,这样不好。”
某种角度看,吕越敏是学校的“救火队长”,哪个班棘手,她上。甚至当其他班老师有令人头疼的学生,也会向她求救,吕越敏从来二话不说,出手相助。
吕越敏通常要求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也就是说,她不仅要转变学生,还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她曾经有一位学生,聪明、爱玩、懒散,几乎不做作业。吕越敏打电话给学生爸爸,爸爸没好气地说:我们家孩子多,能供他们吃穿住,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顾得上学习?吕越敏可不饶他,她把孩子的学习状态分析给他听:这个孩子很聪明,好好雕琢一定能成器,你既然让他来到这世上,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好好培养他。
孩子爸爸也有一肚子苦水:每次督促孩子学习时,经常火星四射,父子俩一言不合就吵架。吕越敏和家长面谈,她体谅家长的不易,但家长还是要配合教育。之后,她不断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分享给家长,耐心疏导父子隔阂,还试着和家长探讨与孩子沟通时如何控制情绪及沟通技巧等。
今年秋季,同安实验中学科学城校区开办,53岁的吕越敏出任年段长,让老师们暗生佩服。吕越敏说,尽管有时陀螺式的累死累活,有时成了疲于奔命的“救火队长”,有时要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但总觉得“如果能够用生命影响生命,在学生的一些重要时刻,做一回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作为班主任,感觉很惬意!”
吕越敏
任职:同安实验中学物理老师
获奖:市师德标兵
成为困顿时
那道暖心的光
作为中小学心理老师,苏巧妙也需要随时待命。有时,她在炒菜,会接到濒临崩溃的学生或家长的求救电话——苏巧妙所在的学校开了一个24小时心理辅导热线,她下班后,电话就转接到她的手机。这时,苏巧妙只能关火,专心接听电话。
有时,电话在深夜打来。有一次,一位父亲打来求助电话:他收到儿子一封意志消沉的信,不知所措,希望苏老师能教他写回信。
某种角度看,作为学校一名专职心理教师,苏巧妙的工作范围已经超出学校。每学期开学,她和同事都要把学校的心理辅导热线广而告之。有时候,她在上课接不到电话,家长们会给她的QQ留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家长和学生有需要,她一直都在,成为困顿时那道暖心的光。
亲子关系是学校心理咨询的常见话题,不过,很多时候,她好不容易让学生冷静下来,教会他们一些方法,回到家却发现无法操作。孩子们气急败坏地说:“我们的老爸老妈不是老师啊。”
苏巧妙说,这些抱怨让她更加坚信:孩子的改变是一个系统的改变,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如果只教育孩子,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苏巧妙决定为家长上心理课,金林湾学校成立家庭心育工作坊,在周三面向家长开放。不过,她的心理课不是讲座,更多像是心理剧表演。譬如说,在一次亲子关系主题中,苏巧妙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以绘本故事《等一会儿,聪聪》为脚本,邀请家长们进行角色扮演。
苏巧妙说:“每个人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是演员,都是生活的主角,根据自己的家庭剧本,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戏剧的形式,可以让家长表达和‘看见’亲子关系,启发思考。”
苏巧妙
任职: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心理老师
获奖: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
把“小科目”
教出大道理
15年前,潘琼芳入职灌口中学任通用技术教师,两年后获评集美区中学教坛新秀,现在她是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在培对象、市学科带头人。
通用技术学科是高中课改后新增的一门学科,起初,灌口中学的通用技术课处于“三无”状态:无专用教室、无设备、无器材。潘琼芳就废物利用对一些旧物进行改造。不过,随着学校创建达标学校后,通用技术设备也“鸟枪换炮”。如今,灌口中学不仅拥有木工室、钳工室,连服装设计室、电子电工室和3D打印室都有。
很多人认为通用技术是不起眼的“小科目”,在潘琼芳看来,它一直在发光发热。她在课堂上开拓学生实践项目,有益智类、装饰性、趣味性的,也有竞技性的,还有实用的束口袋、储物盒、书架、台灯等,更有现代的3D打印与智能设计。
这些实践的背后,是潘琼芳等通用技术老师的用心良苦:希望学生经历设计过程,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旧知与新知形成联结,实现跨学科、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潘琼芳认为,知识不应停留在课堂中,更不应只停留在书卷中,应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她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她的一名学生偶然抬头一瞥看到教室上方摄像头,提出疑问,如果断电了,它的功效不就没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完成了一种“内置不间断备用电源和电源适配器的网络摄像头”的实物作品和专利申请,在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
潘琼芳
任职: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通用技术老师
获奖:市创优奖
课上得好
会开心一整天
王婷在吃午饭的间隙接受采访,吃完饭后还要去布置学生活动。她说,班主任工作真的“超级无敌累”,但成就感也是满满的,“每天我上完课,上得好,我就会非常开心,开心一整天”。
2017年,王婷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通过校招入职翔安区实验学校。她现在回想起来,刚当上老师那会儿,太想当好老师,反倒太严肃了,还因此得了甲亢。后来,她调整了心态,和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她的同事说,在教室里,总能看到王老师被同学们包围的场景;在办公室,也能看到同学在与王老师促膝长谈的身影。
她是一位温暖的老师,积极为班上的困难生申请资助,还为后进生补课。
这几年,王婷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的教师教育教学赛事,屡获佳绩。但她没有迷失在比赛里,却发现更多日常教学的乐趣。她更加专注于日常教学,精心备课。
不过,她并不认为比赛和公开课是作秀,她认为它们是“日常课的先行,要尝试。”她用赛事所学新理念完善日常课,坚持手写备课稿,课堂焦聚而有深度,思路清晰而开放,学生参与度高,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课堂风格。因此,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常居年级前列,优秀率和及格率更是突出。
王婷
任职: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初中语文老师
获奖:市新秀奖
一件件琐事
拉近与学生距离
陈奕凡刚刚工作三年,应该是此次受市级表彰的老师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位年轻老师的特别之处在于——她的学生,9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她努力成为他们的“贵人”,某种意义上是在托起城市的底线。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认为,严厉的批评只会让学生面服心不服,她采取积极正面的管教。班上一个学生打架,她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找时间和他聊天。聊天中她发现,这个学生最近家里出了点事,心情不好、情绪失控导致打架。
陈奕凡说,这样的谈话让她明白,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关爱。她请家长入校沟通,试图解开孩子的心结。对于这个学生,她格外关注,发现他经常没吃早饭,就给他多带一份。有时间她会多跟他聊聊天,分享一些生活和学习的趣事。渐渐地,孩子发生了改变,更关心班级事务,愿意带着体育薄弱的同学锻炼,学习上也有了主动性。
陈奕凡认为,老师这份职业充满未知和挑战。作为班主任,她每天会面对很多班级琐事,在操场的、在食堂的、午休时的……但她觉得,正因为这些琐事,让她跟学生的关系更亲密。
陈奕凡说,班主任比其他老师更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在迷茫的青春期找到方向,这或许就是班主任的意义。
陈奕凡
任职:厦门市马銮湾实验学校语文老师
获奖:市优秀班主任
今明两晚
为老师亮灯
今明两天18:30到22:30,厦门将为老师亮灯,祝老师节日快乐。
据悉,届时在世茂海峡大厦(世茂双子塔)、绿发大厦、中闽大厦,以及厦门市人民会堂、金尚路与莲前西路交会处LED屏,都将高频率滚动刊播庆祝教师节的标语,包括“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老师,您好”“教师节快乐”“老师,您辛苦了”等。
教师节当天,全市户外大屏、地铁公交、楼宇等公共宣传平台将刊播 “为教师亮灯”宣传标语。
市教育局表示,以多样的亮灯形式向教师致敬,是为了引导社会各界感念师恩、礼敬教师,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为全市教师点亮节日的祝福。
盘点
厦门教育家底
师资雄厚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9.47万人
其中,
高校教职工1.92万人
中小幼、中职、特教学校教职工7.55万人
中小幼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1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
特级教师192人
正高级教师125人
省教学名师42人
省学科带头人290人
厦门教师参加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半以上的一等奖和70%以上的特等奖。
在全省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和校长任职资格制改革,评选16名特级校长、66名一级校长,建设17个名校长工作室、116个名师工作室。
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5%
示范性幼儿园占比达62%
义务教育
2009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
2011年被确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14年在计划单列市和全省率先实现全部行政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
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
2022年实现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100%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或教育共同体
零的突破
今年,厦门两所学校首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这是厦门首次在这一有28年历史的国家级奖项第一次获得一等奖,也是福建省基础教育历史上零的突破。
厦门获得一等奖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厦门实验小学《整体建构 多元融合:项目式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厦门英才学校《以美融通五育: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