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站+警”合力 演绎温馨“寻亲记”
失散30年 他终于和亲人团聚
2023-09-1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站+警”合力精准开展社会救助。

  1

  厦门

  2017年5月一名疑似智力障碍的中年男子流落厦门街头,市救助站为他办理落户手续,取名夏某雄,纳入我市特困供养。

  2

  广东

  该男子自述是广东汕头人。市救助站安排熟练掌握广东多种方言的社工小张用广东方言和他沟通。几个回合下来,夏某雄均无法顺利接话。

  在日常的沟通中,夏某雄自述是狗洼村人,老家种水稻,冬天会下雪,喜欢吃苹果。

  判定——

  夏某雄不是广东人。

  3

  山西

  夏某雄曾提过自己老家是“狗洼村”。

  今年4月,工作人员小白猜测如果夏某雄是北方人,那他说的“狗洼”也有可能是“狗儿洼”。在国家地名信息库一查,山西忻州果然有个“狗儿洼村”。

  经过排查,但没有找到疑似的人员信息。

  判定——

  夏某雄不是山西人。

  4

  安徽

  今年7月17日,刑侦支队民警通过大量数据的碰撞比对和研判分析,初步反馈夏某雄高度疑似安徽宣城人施某军。通过技术手段再次比对,最终确认了该男子身份。

  确定——

  他是失踪约30年的安徽宣城人施某军。

  文/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白兴浪

  图/受访单位 提供

  这是一名失踪约30年的救助落户特困人员,在市救助站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密切配合下,通过技术比对成功查明身份。日前,厦门市救助站安排专人护送施某军返回老家,离乡约30年的游子终于与家人团聚。

  一张请帖也能是工作线索

  这一温馨的救助故事要从2017年5月说起。彼时,一名疑似智力障碍的中年男子流落厦门街头,因查无身份信息,被民警送至市救助站接受救助。此人自述石某军,广东汕头人,但他的口音并没有明显的广东特征。

  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 “查无此人”,又经过多轮次多渠道的寻亲排查,工作人员依然无法查明其身份。市救助站为他办理落户手续,取名夏某雄,纳入我市特困供养。

  2020年8月,市救助站安排社工小张驻点工作,小张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熟练掌握广东的多门方言。考虑到夏某雄曾自述为汕头人,市救助站特地安排小张有针对性地利用广东方言和他沟通,夏某雄无法顺利接话。

  夏某雄自述是狗洼村人,老家种水稻,冬天会下雪,家中还有父母、两个妹妹,有老婆和孩子,喜欢吃苹果,喜欢去KTV唱歌跳舞。工作人员综合所有信息初步判断,夏某雄不是广东人。

  今年4月,工作人员小白收到山东同学小李发来的结婚请帖给他打开工作思路。请帖上的地址“狗山李家村”,小白当即询问小李,在她老家是否有其他类似“狗洼”的地名。小白想到:如果夏某雄是北方人,那他说的“狗洼”也有可能是“狗儿洼”。在国家地名信息库一查,山西忻州果然有个“狗儿洼村”。兴奋之余,小白随即联系合作警官对这个村进行排查,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疑似的人员信息。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寻人

  今年5月,市救助站重新梳理男性滞留人员寻亲线索,从中筛选出8名身份线索相对丰富、流出地指向相对明确的男性对象交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进行技术比对,夏某雄正是其中一人。

  7月17日,刑侦支队民警通过大量数据的碰撞比对和研判分析,初步反馈夏某雄高度疑似安徽宣城人施某军。当天下午,小白便联系上安徽省宣城市救助站,对接夏某雄的身份核查事宜。次日上午,宣城市救助站给出答复,当地确实有一个名叫施某军的男子,已失踪约30年。只是,安徽人施某军家中父亲已过世,还剩母亲和妹妹,母亲智力障碍,目前随同其妹妹居住在浙江。家人通过核对照片和视频,隐约感觉夏某雄像是失踪多年的施某军。市救助站委托属地救助站协助开展血样采集。仅用1天,宣城广德市救助站联合属地公安部门跨省到浙江省某养老院采集施某军母亲韩某凤的血样,并寄回厦门进行比对。

  8月,比对报告显示夏某雄与母亲韩某凤符合单亲关系,结合村干部及家属的前期辨认,可以确认夏某雄正是失踪约30年的安徽人施某军。至此,离乡约30年的游子终于与家人团聚。据了解:施某军今年49岁,他自称“有老婆和孩子”目前无从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