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人严重心衰生命垂危,病历密密麻麻写满17种诊断
不开刀微创换瓣 阿婆重焕“心”生
2023-09-1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原本生命垂危的林阿婆,微创换瓣后恢复正常生活。(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73岁的林阿婆患风湿性心脏病近40年,心脏瓣膜严重狭窄,严重心衰,生命垂危,急需手术换瓣。然而,患者因多年前的开胸手术痛苦经历,迟迟难以下决心接受手术治疗。危急时刻,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疗团队反复耐心沟通解释,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最终抓住手术最后时机,不开刀微创换瓣,从死神手中成功挽救生命。

  A

  “开刀”留下阴影

  抗拒再次大手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阿婆就曾因心脏瓣膜病做过开胸手术。由于手术创伤比较大,林阿婆术后恢复很痛苦,从此对“大手术”有了心理阴影。

  这些年来,林阿婆病情逐渐加重,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严重狭窄,反复心衰住院。今年初,林阿婆病情恶化,憋喘得厉害,一度出现咯血,被送入厦心治疗。医生建议做主动脉瓣手术,老人一听“做手术”就害怕,表示要“考虑考虑”,家人思虑再三决定采取保守治疗。

  到了4月份,林阿婆病情急转直下,动辄喘不过气,双腿肿胀明显,被送入厦心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救治。林阿婆心衰合并肺部感染,肺淤血严重,并出现心源性休克,只能靠升压药及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血压。加上全身状况极差,林阿婆的病历上密密麻麻写满17种诊断。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她瘦得只剩70多斤。家属担心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如此虚弱,很可能承受不住手术,对于是否要手术仍犹豫不决。

  B

  反复沟通解释

  决定微创换瓣

  为了给林阿婆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厦心组织心内科、心外科等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林阿婆心衰的主要症结是主动脉瓣狭窄,心脏血液无法正常泵出供给全身所需,当务之急是尽快换瓣,打通“生命阀门”。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无法耐受外科开胸手术,建议采取微创介入手术。

  “妈妈一直很怕手术,加上她有糖尿病,术后伤口可能不好恢复。”林阿婆的女儿说,“病情这么严重,我们很担心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让老人的身体更遭罪。”

  为了帮患者和家属打消顾虑,厦心王焱院长、急诊科王斌主任、CCU主任孟凡琦等专家多次耐心沟通,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林阿婆的女儿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王院长他们非常详细地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给出中肯建议。我们还迟迟下不了决心。王院长还专门去安慰我父母,让老人家安心治病。最终,我们决定做微创手术,争取一线生机。”

  C

  空运救命瓣膜

  术后重焕“心”生

  手术要尽快做。然而,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医生面前。

  林阿婆病情复杂,只能使用一种特定的进口人工瓣膜。可老人家身体瘦小,要用20号的瓣,如此小型号的瓣,没有常规备货。厦心联系厂家紧急调货,4月25日在上海出关,然后发往厦门。如果走物流,耗费时间较多。可是,林阿婆已危在旦夕,多拖一天可能就回天乏力了。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用飞机运抵厦门。该产品包装长约1.6米,属于超大行李,按规定不能带上客舱,但办理托运可能造成损坏。危急时刻,厦航联系上海虹桥机场开辟绿色通道,锁定3个客舱座位,由厂家工程师“带货”登机。4月25日傍晚,瓣膜抵达厦心。当晚,王焱院长率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实施急诊介入手术,不开刀微创换瓣。

  “手术当天上午,妈妈病情越发危重,医生说手术不能再拖了。我们在手术室外很担心,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林阿婆的女儿说,术后,孟凡琦医生、陈翔医生及时解疑各种释惑,指导老人居家康复。“术后恢复得很好,很快就能走平路,不再大喘气。第一次到医院复查,她坐着轮椅,第二次就无需家人陪同,自个儿去医院了。”

  D

  不断创新耕耘

  屡创生命奇迹

  研究表明,心脏瓣膜的“使用期限”约为七八十年。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瓣膜病的折磨。这部分人群往往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作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心自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来,在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领域不断深耕、创新,屡屡突破生命极限,让濒临绝境的患者重获生机,截至目前已完成800余例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列。医院还不断创新,屡开省市乃至全国、亚太地区先河,攻关开展了数十项临床诊疗新项目,今年5月获批全国首批十二家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之一,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