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先富带后富”的闽宁合作历程
——浅析舞剧《花儿与海》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2023-09-1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花儿与海》剧照。(刘海栋 摄)

  ●武杨

  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和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舞剧《花儿与海》,2022年底公演结束后,主创团队再次进行深度打磨加工,于今年5月再次与观众见面。修改提升后的《花儿与海》,无论是情节、细节,还是在人物刻画的真实性、舞蹈语汇的丰富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花儿”指的是花儿调,宁夏的一种曲艺形式;“海”则代表闽南,代表厦门。舞剧《花儿与海》以闽宁协作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科技特派员杨一琼从美丽的海滨城市,来到宁夏贺兰村指导葡萄种植,随后当地青年苏俊青又跟着杨老师来到东南沿海的一个实验基地考察学习,期间与同学马小兰相知相爱。此时杨一琼突发重病,但仍然坚持研发适宜宁夏种植的葡萄品种,终获成功,杨一琼也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心怀痛楚的苏俊青和马小兰不负老师重托,在宁夏排除万难,战胜自然灾害,葡萄种植终获成功。

  《花儿与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折射了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抱团取暖、拉手过河,到改革开放伊始的“先富带后富”,一步步走上了打破地域界线,互帮互学、共同致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幅员辽阔,人口14亿多,要整体迈入现代化,不但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还要有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花儿与海》以闽宁两地民族舞语汇有机结合当代舞,把闽宁协作的奉献精神贯穿始终,把两地人的深情厚谊刻画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舞剧的小主题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和平发展先要有奉献精神,而实施东西合作,特别是舞剧《花儿与海》传达的“闽宁”合作的奉献精神,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舞剧《花儿与海》中科技特派员杨一琼代表福建到宁夏对口帮扶,先是要克服水土不服,战胜思乡之苦,之后又带病完成科技研发项目,最后把花一样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援宁事业,这背后的支撑力量是来自杨一琼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杨一琼的“真善美”所彰显的个人精神世界,承载和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象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杨一琼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让宁夏的老百姓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闽宁一家亲,山海永相连。舞剧《花儿与海》不但主题契合新时代,从艺术本身来说更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一是完美的“舞”“剧”结合。有人认为舞剧是舞蹈的最高表现形式,这个观点一定是基于舞剧以舞代言,拙于叙事。但事实上,舞剧《花儿与海》用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讲述了一个完整生动、人物与艺术并存的故事。舞剧《花儿与海》能够获得业界广泛好评,源自该剧处理好了“舞”和“剧”之间的关系。《花儿与海》不但集中了优秀的舞段,同样也用舞蹈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可信可敬、可亲可爱,奉献精神真实不虚,每一位演员都能以“舞蹈化的戏剧性”完成自己的任务,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对白,鲜有话外音,同样会让观众胸中激情似火,眼中热泪盈眶。

  二是浓郁的地域风情。舞剧《花儿与海》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采撷了闽南和宁夏浓郁的地域风情,使全剧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闽南和宁夏最为纯真的乡土味道。剧中既有闽南饮食文化、博饼民俗,又有宁夏西北风情,可以说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民族文化视听盛宴。

  三是优美的舞剧音乐。全剧音乐创意可圈可点,既优美达意,又能基于闽南和宁夏两地特有的乡音乡情。比如,宁夏乡亲收麦子时的音乐,既有当地的音乐元素,又赋予开心快乐的快节奏;收成不好时,昏暗的灯光配合着哀伤的曲调;寒流来袭时,冷风呼啸,音乐传达出愤怒和惊恐……还有闽南童谣《月娘月光光》的童声合唱,在融入闽南话和闽南音乐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女主角作为闽南人思念家乡的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