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泌阳籍烈士杨继春65年前在厦牺牲 家属跨越四代寻亲,近日终于在厦门烈士陵园完成迟到的墓前祭奠——
“我们没有忘记您!”
2023-09-1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全体人员为烈士杨继春默哀,烈士侄子杨立建(前排右)、侄孙女杨红(前排左)泣不成声。(本报记者 卢剑豪 摄)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王亮

  图/本报记者 卢剑豪

  送三叔杨继春离家参军时,杨立建只有4岁。他没想到,60多年后还能和叔叔在厦门“见面”。9月12日上午,厦门烈士陵园,年过七旬的杨立建在安葬着杨继春烈士的墓前长跪不起,默默抹泪。

  按农历算,当日恰好是杨继春烈士牺牲65周年的日子。杨继春的侄子杨立建、侄孙女杨红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来厦,在驻马店及厦门两地人民检察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完成了寻亲和祭扫。

  捧回烈士墓旁黄土

  让英雄魂归故里

  “三爷爷,我们从河南老家来看您了!我们没有忘记您啊……”祭扫过程中,杨红望着烈士墓,不禁放声痛哭。站在一旁的杨立建也多次红了眼眶,攥在手中的面巾纸,早已被泪水浸湿。

  据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杨继春出生于1934年,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古城街道南杨庄居委小陈庄村人。1956年3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杨继春随部队奔赴福建前线,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4岁。

  此番祭扫,杨立建和杨红特地带来了老家特产小豌豆、雪饼等,想让杨继春“尝到家乡的味道”。祭奠仪式结束后,俩人还在烈士墓旁的树下,取了几抔黄土,用红布包着。“我们会把土撒在长辈们的墓上,让三叔和他的父母‘团圆’。这样做,也寓意英雄魂归故里。”杨立建说。

  叔叔的牺牲证明书

  奶奶始终带在身边

  “三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两个哥哥。他参军后,再也没回过家。”杨立建回忆说,直到195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部给奶奶杨陈氏寄来《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大家才知道,杨继春于同年9月在厦牺牲了。

  驻马店与厦门相距1000多公里。多年来,家人想过来厦祭扫吗?杨立建毫不犹豫地点头:“想!奶奶、爸爸,没有一刻不惦记!”可说完这句话,他又哽咽起来:“1971年,我从老家来福州当兵。临行前,父亲反复交代,要找到三叔。但家里经济差,当时的通信、交通条件也不好,厦门这么大,去哪儿找三叔的安葬地呀……”

  杨立建说,由于家中困难,二叔从河南漂泊至湖北随州谋生;爷爷去世后,奶奶便前往湖北投靠二叔,“不论辗转几个地方,奶奶始终将三叔的牺牲证明书随身带着。”

  近几年,杨红也通过中华英烈网、泌阳县志等渠道,多方查找杨继春的信息。遗憾的是,英烈网上的7位“杨继春”,无一籍贯为泌阳县;县志上,也无相关烈士姓名和记载。

  多方联动走访调查

  念念不忘得到回响

  今年8月,杨红带着泛黄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向泌阳县人民检察院求助。泌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联手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为烈士寻亲程序。“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专班人员先后查阅了烈士英名录、优抚档案等资料,走访了烈士亲属、战友等,还与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厦门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对接。”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冯建海介绍。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厦门市烈士陵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1000多名烈士资料中,查找到了泌阳籍烈士杨继春的名字,确认他就安葬在厦门烈士陵园。

  “得知消息,我既开心,又伤心。”杨立建说,开心的是,一家四代人的“念念不忘”有了结果;伤心的是,到叔叔墓前祭奠,迟到了6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