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岩
1998年,8岁的我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从此,我的梦里,多了一个叫故乡的地方——集美。2011年,高中毕业后,我毅然决然填报了坐落在集美学村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开启跨越1700公里的求学路。
在这座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的华文学院,我如同饥饿之人扑在面包上,“贪婪”而又执着地“补”着我极度渴望的华夏文化。汉语口语课上,听着老师们流利地道的普通话,我的内心无比焦灼。然而,越是着急,越是结巴,我甚至连基本的短句都说不清楚。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她放慢语速,肯定我的每一次细微进步:“不急,你可以的!”
从简单的“你好”“吃饭了吗”到熟练的日常聊天唠嗑,从简单的“我看见他”到情景交融的“泪眼婆娑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那孱弱的身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悄然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碧海蓝天成一色,心潮共鸣在集美。当咸咸的海风迎面吹来,火红的凤凰花生机盎然,我的朋友圈已被学村的优美景色占领。身在缅甸的小伙伴们迫不及待表示也想来学村看。2012年,一支由30名缅甸华裔组成的研学团来到集美学村,身着红马甲、手持小红旗的我俨然一副“地主”模样。鳌园、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白天,简约沉稳的红色墙体和石头、苔藓相得益彰;黑夜,白蓝黄的灯光给静谧的学村增添了几许神秘……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缅甸,就职于中国驻缅大使馆,为中缅友谊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夜深人静时,校主的“诚毅”精神似乎在无声地召唤我。“荷国家仔肩”的文化传播使命是感召,更是动力。
再一次,我毅然辞去大使馆的优渥职位,转任华文教师,为缅甸华裔上中文课。迎接新生的第一节课,我会将精心剪辑的集美学村照片图集以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这里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我的故乡……”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当深沉深情的校歌传来,那一刻,我更深刻解读了自己。山海那边,有我魂牵梦萦的故土;山海这边,有我传唱乡音的舞台。朝着故乡的方向,我感慨万千:心潮共鸣,我们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