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闲,想找出过去的手抄歌本,忙了几天没有找到歌本,倒是从木箱里翻出一个惊喜——照相机。我开心极了!既然把照相机拿出来,还有一些相关的小配件也顺便找出来吧。还真搜出了照相机、闪光灯、毛刷、说明书、照相纸、胶卷、胶卷取出器等(图1)。
看着这些老物件,勾起我对往事满满的回忆。家父生前在厦门的国泰照相馆、美的照相馆、大都会照相馆等几大国营照相馆工作到退休,岗位定级是高级摄影师、高级技工。从小目睹父亲照相、冲底片、洗相、修相片、给相片上颜色(分为油彩和水彩两种),耳濡目染的我也爱上了拍照。父亲还教我什么是背光、侧光、顶光,它们对照相效果的关系和作用;什么是光圈、速度、景深等摄影知识。
那个年代,相机属于奢侈品,很少有家庭拥有自己的相机。遇上喜事或大事,毕业、招工、结婚、参军、亲朋好友相聚时,才会想着去照相馆拍照留念。我参加工作后,喜欢约同学、工友到景点游玩拍照,可是我没有相机,只能向印尼归侨同事或好友小柳借他们的私人相机。
只要我开口,他们都非常慷慨,也不会催促快还。因为不同的相机配不同的胶卷,135的相机使用135的胶卷(可拍36张照片),120的相机配120的胶卷(又叫6x6,可拍12张)。要把一卷胶卷张数都拍完,需要一些时日。拍完整卷胶卷后,还要把拍好的胶卷倒回暗盒,到照相馆取出暗盒,导出底片,先进行底片冲洗再用相纸显影定影,形成纸质照片。
为此,我尽量省吃俭用,存了好久,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这台宝贝相机陪伴我走过青葱岁月,记录了我和同学朋友的足迹;陪伴我经历学习、工作的步履,记录了企业单位的不少生产、工作、娱乐活动。图2是我和一位朋友到鼓浪屿游玩时的留影,那时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朋友那时驻守在泉州某部队气球宣传站,他们的任务就是不定时向对岸发送气球。气球下悬挂宣传材料,主要是介绍祖国大陆建设发展的新成果和家乡风土人情等。图3是工人师傅在进行设备吊装作业,当时正是酷暑时节,为如期完成任务,工人师傅有的爬到高高的竹梯上装扣钢丝绳,有的在地面清理钢管,这张照片真实体现了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场景。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相机也不断更新,从人工调焦、光圈升级到数码、单反,从黑白胶卷、彩色胶卷到使用内存存储……有了智能手机后,手机拍照更是人人都会使用,随时随地存下最美的人物景色。
使用胶卷拍照的相机已经走入历史,但陪伴我几十年的相机仍然是我的宝贝。看着老相机、老照片,憧憬逝去的美好岁月,也让我更加向往今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