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渔港经济 激发蓝色动能
我市政协委员调研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为推进海洋渔业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2023-09-25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发展海洋经济与厦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特点高度契合。图为环岛南路一带风光。(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政协考察团参观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

▲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李心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除署名外)

  9月22日,厦门市政协资源环境和农业农村委组织委员调研了我市渔港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情况,为推进海洋渔业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们考察了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避险中心、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杏林大桥下船舶停泊点以及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并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召开座谈会。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先后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2022年,厦门海洋生产总值达2322亿元,占全市GDP近三成,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全面提速的重要引擎之一。

  2023年,厦门市渔港经济区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名录,经济区涉及高崎闽台中心渔港、欧厝对台渔业基地和厦门现代水产种业园区。

  【观点】

  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抓手

  厦门的海洋经济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向好势头,要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推动其高质量发展。项目是海洋产业发展的抓手,要加快推动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粗放型用海、用地企业的升级版运作,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利用海洋高新区将专利技术就地实现产业转化;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资扩产,加大扶持涉海企业上市力度,培育高能级龙头企业;要加快外引内联,做好服务助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要推广“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总部经济模式,实行跨域合作,开拓海洋经济圈,写好海洋经济文章,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马英

  让厦门的海“生动”起来

  厦门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文化、深厚的渔业产业和科技基础,发展海洋渔业产业有先天优势,关系到民生和乡村振兴。

  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上,重点引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科技、海洋金融等高新科创产业,形成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体系。要强化海洋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开展海域使用详细规划编制,推动滨海资源的合理利用。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厦门渔港的规划,促进规划尽快落地落实。要充分挖掘海域的潜力以及遍布各区小型船舶停泊点的优势,让厦门的海“生动”起来,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海洋休闲渔业体验。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海洋产业技术攻关,鼓励科研院校深度参与海洋企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厦门海洋职业学院院长、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兼职副主委陈昌萍

  重点做优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两个维度:一是加快传统海洋渔业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升级,二是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融合。加快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海洋新兴产业做优增量上,要加快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建议要加大海洋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海洋大学筹建,填补目前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海洋人才培养的空白。要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要支持闽台海洋科技与人才合作交流,积极开展海洋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市政协委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侯利

  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

  发展海洋经济与厦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特点高度契合。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迅速增长、规模持续壮大,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要充分发挥渔港经济区优势,突出对台贸易、滨海休闲旅游等特色,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渔港、系统性开发渔港陆域区块和高附加值产业。要推进小型船舶停泊点规划建设,综合开展停泊点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推进小型船舶改造提升工作。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还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渔村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改善人居环境,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林云萍

  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虽然厦门海洋经济体量在全国不占优势,但通过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特别是借助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福建海洋研究所等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坚持科技兴海、创新驱动,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走出一条厦门特色的海洋强市之路。同时我们也看到,厦门自身也面临较为严重的海域空间利用矛盾,受海洋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明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海洋资源,将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协调布局海洋产业是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建议在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陆海联动区域融合等方面发力,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以市场化为导向,让有限的资源汇入到最有优势、积淀最深、动能最强的涉海领域,推动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厦门海洋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点击】

  厦门高崎

  闽台中心渔港

  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位于厦门本岛西北部的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内,总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8万平方米,陆域面积14万平方米。1998年经农业部批准,2000年9月28日动工兴建,2004年建成。目前,该渔港可全天候锚泊300艘400马力的外海作业渔轮或500艘200马力左右的渔船,台风期间可停泊12米以下小型渔业船舶800多艘。

  厦门夏商

  国际水产交易中心

  厦门夏商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市水产行业及海洋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菜篮子”供应企业,致力打造从基地到餐桌安全、完整的水产品全产业链。厦门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是厦门夏商水产集团旗下厦门自贸片区十四大交易平台之一,是福建省重要的渔获集散中心、厦门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在厦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为国内水产品交易品种最多样、交易业态最具特色的知名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厦门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含2万吨冷库和2.2万平方米贝类加工厂),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并配套有637间公寓、750个停车位以及冷库、水产品加工厂等功能区。

  湖里区杏林大桥下

  船舶停泊点

  湖里区杏林大桥下船舶停泊点位于渔港西路尽头,隶属殿前街道,现有停泊乡镇船舶151艘,整个港区可容纳船舶数量170艘。近年来,该停泊点推进智慧海防建设工作,在辖区海岸线及船舶停泊点周边安装了智能设施设备,对进出岸线的人员船只进行24小时监控;引进无人机巡查手段,构建全方位的海陆空监控体系;积极探索实名制登记、进出港人脸识别和船东跟船等制度;每季度召开渔船民大会,与船主签订责任书,实行“村担保、船联保”工作机制,包船到人、定人联船,做到责任捆绑,有效破解辖区船只多、管控难等难题。

  厦门海洋经济

  公共服务中心

  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沙坡尾)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于2020年12月揭牌,正式启用。公共服务中心集展示交流、招商对接、成果转化、众创孵化、公众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是市海洋发展局拓展海洋双创空间,打造厦门海洋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阵地和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

  公共服务中心分为三层,一层展厅为对外交流展示空间,介绍厦门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历程、海洋经济政策、空间布局、重点招商领域、优势资源及海洋科技成果和海洋高新产品,还特别设置了电子沙盘区及VR展示区;二层为众创空间,重点引进高校及科研机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办公、实验等“拎包入住”场所;三层为公共服务空间,为涉海企事业单位提供评估转化中心、交易中心等专用空间,以及会议室、路演区、录音室、洽谈室、休闲区等共享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