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献余热 老骥伏枥践初心
市委老干部局建强用好银发人才库,从思想到行动促进“老有所为”
2023-09-2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版文/ 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翁艳丽 黄春梅

  本版图/ 本报记者 卢剑豪

  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今年来,厦门市持续深入挖掘各类银发资源,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强用好“银发人才库”,为厦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银发力量。

  统筹部署推进,拓宽渠道吸纳人才。今年来,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将建强用好银发人才库与创建银发先锋工作室、建设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工作相结合,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建立健全银发人才工作制度,明确遴选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把好质量关,提升规范性。通过走访调研、摸底筛选、访谈动员等方式,广泛收集梳理银发人才信息,面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党员工作室、老科协等涉老组织和镇(街)、村(居)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和组织,广开“迎才”之门。灵活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吸纳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等入库。目前,全市入库银发人才973人。

  落实分类管理,精细管理对接供需。按照党建党务、科教文卫、农业农村等6个领域进行精细分类建库,实行市、区两级逐级管理,市委老干部局做到人才底数明、基本情况清、专业特长详。坚持动态管理,对因身体等原因不适宜继续发挥作用的,及时调整出库,并探索推动银发人才库建设同落实干部荣誉退休工作制度有机结合,靠前动员、积极纳入新退休人员。实行清单管理,将银发人才所能所愿与群众所需所盼精准对接,研究服务项目供需发布机制、定期编订服务清单,引导老同志依据自身优势认领项目,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主动向前一步,强化引导作用发挥。匹配职能部门需求和银发人才特长,关怀激励协同发力,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搭建银发先锋工作室、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平台。目前,已建成180支共约5000人的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15个银发先锋工作室,打造了“银发人才乡村振兴”“银发益企”等银发人才工作品牌,全市广大银发人才围绕建言献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等开展志愿服务逾千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银发人才支撑。

  黄印尧

  【声音】

  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人就应该多锻炼,时间长了就能积累足够多的知识。面对工作,面对岗位,应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把工作做好。

  黄印尧

  科技报国 将晚年论文写在乡村土地上

  结草衔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946年出生的黄印尧,1969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建设兵团劳动锻炼并在福建农大工作。1988年调入原厦门动植物检疫局,2006 年退休。他说,自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靠着国家的“人民助学金”完成学业,毕业时曾立下誓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工作,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这位搞了一辈子科研的古稀老人,用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赢得人们的尊重,也实现着科技报国的梦想。

  退休后,黄印尧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特长,担任厦门牧业协会顾问长达10年之久。这期间,他无偿为漳厦畜禽、水产养殖户的养殖和疫病诊断出谋献策,推广发酵饲养养殖。他还参与“重组LH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融合蛋白去势注射液”课题研究,研制的基因工程去势疫苗已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一级证书,并被批准进入中试。不久的将来,这种免疫去势高科技产品将推向市场,不仅服务养殖业,这个技术还有望应用到人体,开展与性激素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专业与奉献的真谛,将自己的文章和研究成果约80 万字,自费印刷成 200册书籍,分送给愿意学习的专业人员,并将文稿上传到“海峡畜牧兽医网”上供人免费下载阅读。截至目前,黄印尧发表过近200篇科技论文,编写多部著作,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厦门市和三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其中,最令黄印尧引以为豪的是,他在国内外首次报告“鸡克雷伯氏菌病”“欧鳗‘狂游症’病”和“九孔鲍球状病毒病”,研制出“猪瘟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条”。这种试纸和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长得差不多,只需一滴血,15 分钟内就可以出结果,能为猪瘟的正确诊治提供依据。

  有人说黄印尧傻,他却担心一身本领不能用来造福社会。他的一位学生说:无论工作岗位和职务怎么变化,黄老师从未放弃自己的专业。他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科研课题,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第一线。退休之后的他依然为乡村振兴奉献余热,小康路上有他奔忙的身影,脱贫致富有他挥洒的汗水:二宜楼飘香的美酒,华安富硒茶悠长的韵味,平和富硒蛋鸡养殖户舒心的笑容……他把自己晚年的论文写在了乡村的土地上。

  黄印尧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退休以来,多次被评为“厦门海关优秀共产党员”“厦门海关十佳最美老干部”,获得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授予“八闽银发先锋”的荣誉称号。

  王耀立

  【声音】

  厦门公路美如画,是一代又一代公路人坚守初心与使命造就的。我为自己是公路人而骄傲,即便已退休,也会把建设厦门公路的使命践行下去。

  王耀立

  雕塑美景 公路建设中的极致“诗人”

  如今的厦门公路,通山达海、四季繁花、风景如画。一条条道路不仅是支撑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通衢大道,也是展现厦门高颜值的重要窗口,多条路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一路风景中,也写满公路人的故事。王耀立是厦门市公路局原副总工、高级工程师。初见王耀立,他一头飘逸的银发,灿烂阳光的笑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60年来他一直与美景相伴,也用自己的设计与施工才华,为厦门留下了一道道动人的风景线。

  1953年,王耀立出生于同安西门内,曾赴同济大学进修风景资源与旅游管理、建筑设计课程,1996年10月调入厦门市公路局,从事公路养护及景观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曾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是厦门九三学社社员,现为厦门市园林、交通、文旅、民政等四个系统专家库成员,2022年受聘为同安区政协研究员。

  2013年10月退休至今,王耀立参与评审咨询的项目近千个,他以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知识,在厦门道路绿化、风景园林、古建文史等方面贡献很多宝贵建议,成为这座城市建设中的极致“诗人”。

  作为艺术家般的“设计师”,王耀立退而未休,一直在公路建设中展现他的才华与创意。他主导同集路中分带宋狮里程碑及其景观小品、云顶隧道北口跌水喷泉水景、云顶南路口“九·八金钥匙”、书法广场罗丹雕像、翔安大道路名标识雕塑“门”、小白鹭艺术中心广场“小白鹭雕像”等城市景观项目。在文曾路项目中,王耀立提出以塑石壁加攀援植物的方式,来修复生态边坡。同时,利用排洪沟空间布设田园景观方案,使风景区公路成为“世外桃源”般的带状公园。他负责厦门书法广场、环岛路木栈道及沿线木结构建筑项目、云顶中路南路景观绿化项目,主持金鸡亭公路大厦庭院设计施工等。在建设黄厝至厦大白城隧道群时,他挖掘闽南古城建筑元素,结合厦门历史沿革提炼出“厦门古城五景”方案,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

  王耀立全程负责厦门书法广场的建造,他本人原与厦门书法家罗丹的渊源不浅。1969年底,他曾拜访罗丹,罗丹写下荀子劝学篇名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赠,这也成为激励他终身学习的动力。为了让自己掌握的学科技术更全面,2013年他选修重庆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后毕业;为了更好挖掘每一条路背后独特的文化符号,2016年他再修读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年毕业。

  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难能可贵。在王耀立看来,任何工作都不是止步于完成的,而是要做到尽善尽美。

  黄献伟

  【声音】

  人虽然老了,但我还是有着满满的童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利国利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其乐无穷。

  黄献伟

  笔耕不辍 生动普法润物无声

  这一天,在不知不觉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黄献伟回忆起许多美好往事,也畅聊很多宝贵经验。他悄然爬上额头的白发,刻录岁月风霜的皱纹里,凝聚的是一名老检察人不断前行的信念和坚守。

  出生于1956年的黄献伟,于1984年7月通过招考进入厦门市检察院,这是他人生无数个转折点里又一个新开始。在市检察院,他主要从事综合文字工作,从普通干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办公室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副局级检察员。

  2016年6月,黄献伟光荣退休。退休后的他依然创作热情不减,笔耕不辍,不断有小说、散文、剧本、相声等文艺作品问世。2019年,他撰写的微影视剧本《担当》,在当年全省检察机关主题文学创作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市检察院推出的“全民阅读、书香市检”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他也付出许多努力。

  黄献伟是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成员之一,并担任厦门市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同时,他还当选为福建省检察文联理事、文学会副会长。他与王宏山合作的检察题材小品《过年我家不收礼》,在全省首届检察系统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并荣获最高检察院作品创作“金鼎奖”。因长期发表法治宣传文章,他还连续多年被厦门日报、厦门广电评为“优秀通讯员”。

  有朋友曾问黄献伟,是如何将检察院工作与文艺创作这两件事演绎得如此完美?他说,文学不仅能与本职工作很好结合,还能起到推动、促进、增光添彩的作用。法律原本是生硬的条文,而以文学形式开展法治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让法治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退休后,黄献伟似乎更忙了,尤其是担任市检察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后,他每周到单位两次,还要与相关社区开展“关工共建”活动,开设读书分享讲座:他走进社区、农村,为社区志愿者、青少年儿童代表以及同安区三秀山村留守儿童开设讲座……

  2019年,黄献伟兼任市检察院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长。4年来,他与湖里兴隆社区开展“讲古话仙”谈法治活动;他还联合厦门江夏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家风传承活动,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启发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黄献伟的努力并不止于此。他还与思明区筼筜书院合作,对思明、湖里两区的监外执行人员开展法治专题辅导讲座。针对未收监的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结合自身经历开展宣讲,并结合案件分析这些青少年走上歧途的原因,让特殊群体重回正轨。

  普法讲座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全市得以推广。退休7年来,除了发表200多篇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他还用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为法治建设建作贡献。

  彭桂兰

  【声音】

  挽救一个孩子,等于挽救一个家庭。我虽然退休了,但心中一直放不下的是一份情怀。

  彭桂兰

  专业坚守 患儿家长口中的“好医生”

  很多接触过彭桂兰的人说:“彭医生的声音如春风般温暖人心。”这是长期面对孩子养成的温情,背后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她的声音不仅给患儿带来安心和信心,更让家长们感受到医生的温情和专业。

  退休后的彭桂兰虽放下行政岗位,但仍坚持每天参与门诊、查房及厦门医学院的教学任务。她将38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其他同志,为患者解除病痛。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十分复杂,复杂到仅采集病史就用时极长。彭桂兰始终耐心宽容,有时还要成为焦虑家长们信任的心理辅导师。“患儿家长心里都是苦的。有些患儿家长与我们相处得像家人,会互相关心。曾遇到过卖房来给两个孩子看病的家庭,如何既能治好孩子们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我工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彭桂兰率先开展小儿脑瘫的超早期、早期干预治疗及发育障碍的早期治疗,以及合并癫痫、视听障碍的早期筛查与治疗等,为我市高危儿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她的头衔和成绩有一大串: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她曾主持科研课题2项,指导、参与课题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本领域专家共识制定6篇;曾获得市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2项。

  然而,最让彭桂兰感到自豪的,却是患儿家长口中的“好医生”。只是谈到家人,她的心里满是亏欠。“干了儿科医生这一行,就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还要爱千千万万个孩子。可能部分受了我的影响,我女儿也选择学医了。”

  忙碌之余,她偶尔也会畅想一下未来。她期待着,等科室里的年轻人都成长起来,她就把时间多花在陪伴家人上,或者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活出最完整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