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企三方聚力 我市“金融支农联盟”成立
厦门农行担任首轮会长单位,持续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我市乡村振兴
2023-09-2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农行党委书记、行长吴刚宣读成立“金融支农联盟”倡议书。

  本版文/本报记者 严明君

  本版图/厦门农行 提供 (除署名外)

  昨日,我市21家主要涉农银行、保险等机构共同成立了厦门市“金融支农联盟”,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以下简称“厦门农行”)担任“金融支农联盟”首轮会长单位,并与厦门市农业农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

  作为厦门市“金融支农联盟”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当前,厦门农行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扣总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发展定位,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入、提升服务质效,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全力服务粮食安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创业致富、和美乡村建设、数字农村场景建设等重点领域,努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城市样板行,助力厦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好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近期,厦门市“农行杯”首届乡村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

  厦门农行工作人员走进大棚了解农户金融需求。

  积极开展多方合作

  聚力共建富美乡村

  2022年,厦门农行不断深化政银合作,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上实现了多个新突破:成功入围福建省首只乡村振兴基金定向合作银行,引入社会资本、整合产业资源,支持省内乡村振兴各类项目;与同安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乡村振兴、新城开发等发展重点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建厦门市集体资产管理平台,“三资”平台管理功能实现岛外四区全覆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扎实成效,全行完成消费帮扶直接购买近300万元、帮助销售近1200万元。

  今年来,厦门农行进一步融入厦门市乡村振兴规划,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支持乡村振兴。一方面,该行积极推进“财政+金融”模式落地,主动对接各区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一区一方案”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棚冷链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种业振兴和乡村旅游等领域,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厦门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并联合农银子公司以及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建农业投贷联动机制,支持涉农科创企业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在岛外支行与12个村居实现党建共建的基础上,厦门农行正推广“镇、站(办)、村”三级金融助理模式,选派更多员工到街道办事处、村居担任金融助理等职位,落实落细基层服务。

  “随着厦门市‘金融支农联盟’平台的成立,我们将在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和‘三资’管理平台推广的同时,发挥联盟力量,主动参与集体产权制度、股权质押融资等改革和创新。”厦门农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行还将围绕村庄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做好服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活动现场,我市21家主要涉农银行、保险等机构签订联盟倡议书,共同成立厦门市“金融支农联盟”。

  ▲厦门农行工作人员向农户介绍厦门市集体资产管理平台。

  加大“真金白银”投入

  灌溉产业重点领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厦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厦门农行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厦门农行涉农贷款余额较2022年初增长了27%,其中“惠农e贷”贷款金额超3亿元。

  据了解,厦门农行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位,组合运用惠农系列产品,支持岛外农业经营主体的大棚、冷链和圈舍建设;创新市场化企业承贷、综合经营收益还款等融资模式,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

  以产业龙头为抓手,厦门农行重点跟进农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主体,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探索“农业供应链+惠农e贷”专项建档业务发展模式,惠及产业链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助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目前,该行对全市5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覆盖率达59%,授信金额超过58亿元。

  近年来,厦门农行持续支持农村高质量建设一批优质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帮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据了解,在为湖里区江村社区落地了全市首个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融资主体的农村集体发展用地贷款后,该行还为湖里区马垅社区落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动资金贷款,为湖里区五通社区落地美丽乡村建设贷款。

  围绕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共同富裕的需求,厦门农行通过推进“惠农e贷”,积极开展配套金融服务,已落地“惠农e贷”2000户,帮助越来越多村民经营发展、增收致富;依托厦门市金融系统首家“妇女微家——悦LU·妇女微家”,融合市妇联及各行业资源,已落地妇女创业贴息贷金额超300万元。

  ▲集美区后溪镇二农社区埭溪桥社入选“2022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农行工作人员上门为村民办理金融业务。

  完善渠道机制建设

  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为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厦门农行持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单独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一级部,加强对全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牵头和组织推动,还出台了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东西部协作的专门实施意见,制定29条具体落实措施,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渠道上,厦门农行着力打通现有的物理网点、惠农通服务点、“三资”平台和掌银等涉农服务渠道,推进“三资”平台管理和厦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惠农通服务点和乡村振兴特色网点、智慧商圈建设和乡村振兴服务的“三个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金融服务渠道,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

  据厦门农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该行在推进“三资”平台全市覆盖的同时,正加大与厦门市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力度,对接和参与厦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三资”管理平台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模块的数据对接。

  聚焦部分村民办业务难的痛点,厦门农行网点主动向岛外新兴镇街、新兴工业园迁址,在同安军营村、集美坑内村、海沧锦里村、翔安黄厝村开设“金穗惠农通”智慧服务点,在洪塘支行和郭山村便利店落地“e政务”便民服务站,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办业务”。在已有的同安洪塘支行“乡村振兴”特色网点样板基础上,今年厦门农行将在岛外支行再打造多个数字化水平高、服务质效优的“乡村振兴”特色网点,因地制宜丰富乡村振兴便民服务渠道,并与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协同联动,深入开展“支农支小”特色服务。

  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厦门农行不断开发更加多元的“三农”服务模式。该行开创“农业碳汇+数字人民币+乡村振兴”新机制,先后主办了全国首场“农业碳汇交易助乡村数字人民币万人购”活动,携手同安区农业农村局、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在宁夏泾源县新民乡举办了全国首次“闽宁协作”农业碳汇交易签约仪式,吸引众多集体和个人参与乡村振兴。今年,该行在市委乡村振兴办的指导下,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厦门市“农行杯”首届乡村创新创业大赛,助力更多人才、项目、资源聚集乡村。当前,该行正积极把农村“土特产”、特色旅游、民宿、农家乐等新农村经济业态引入厦门农行“鹭享惠”、农行到家、乡村振兴专区等场景平台,在乡村振兴专区建立专门场馆,把商户和客户连接起来,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商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