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换句话说,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国计民生,是立国之本。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以人为本,农民在首位,农业是基础,农村是家园。随着时代发展,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多重功能多元价值日益凸显。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厦门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探路先锋,就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当示范、作表率。而高素质农民,是新型现代化农业的生产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践行者。
相对于普通农民,高素质农民之“高”,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生态意识,具有较高的劳动收入和社会地位,其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尤为明显。更为关键的是,高素质农民是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运用先进农业科技装备、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引领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厦门的农民,仅占全市人口的10%,完全有条件加快农民的现代化进程。走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就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农民向市民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型,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
培育高素质农民,意义不言而喻,道理也不难懂,但培育的过程,却殊为不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的栽树工程,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培育高素质农民,既要全方位统筹,更要善于抓重点拎关键,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思路,重点培育“三类农民”:提升一批对农业有经验、有劳动力的“老农”;吸引一批有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下大气力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优秀人才和联农带农紧密的农村创新创业人员。
培育高素质农民,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火车头”作用。持续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用农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引导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加快厦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