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 让孩子远离“心灵感冒”
仙岳医院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3-10-1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仙岳医院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游园活动,宣传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知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 (本组图/本报记者 陈偲瑶 摄)

  

双子塔亮灯活动成为鹭岛夜晚一道亮丽风景。

  

厦门市精神卫生形象大使“精小卫”。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昨日下午,市卫健委、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在加州商业广场举办大型游园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心理咨询、健康义诊、精神康复作品义卖等,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当晚,双子塔举行亮灯活动,厦门市精神卫生形象大使“精小卫”闪亮登场,市民朋友纷纷打卡,共同关注精神心理健康。

  现状>>

  精神疾病发病率上升

  不少人缺乏

  主动就医意识

  仙岳医院院长陈进东介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群逐年增多。调查显示,精神疾病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6.6%,也就是说,约1/6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陈进东表示,相较于重性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强迫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更为明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这也是我们精神科医生要重点关注的领域。”陈进东透露,目前仙岳医院心理病房、中西医结合开放病房、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和睡眠病房等一床难求,“医院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北区扩建工程预计今年封顶、明年投用,南区扩建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在新大楼规划中,我们结合病种变化,对儿童、老年、睡眠、心理等需求量大的病区,将进行调整和扩增,同时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近年来,通过社会各界努力,人们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不少患者及家属仍然有强烈病耻感。陈进东认为,进一步加强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追求身心共同健康”的共识,有助于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方法>>

  少儿心理有不同发展阶段

  应有针对性

  加以引导干预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备受关注。陈进东认为,家长压力大、学业压力、隔代抚养、亲子沟通不足、电子游戏成瘾等,都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适时加以引导和干预,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

  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主任李韵介绍,《发展心理学》共讲述了8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其中22岁以前占6个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李韵指出,要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比如,低龄的孩子主要通过游戏、运动来促进感统发展、实现人际互动、建立安全感。当幼儿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家长拒绝,孩子可能会哭闹不休。家长要引导孩子识别情绪,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绪。需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宜过度依赖“电子保姆”,比如讲故事,家长讲故事和机器讲故事不同,对孩子来说多了人与人的互动,这对幼儿心理发展十分重要。

  小学阶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进入高年级后不爱写作业、厌学,一学习就要喝水、上厕所。李韵提醒家长,从一二年级就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整期望值,以免孩子频繁遭受挫败感,时间久了负面情绪积累叠加。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参与家务活动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有助于其身心发展。

  进入初中,青春期孩子身体变化大,心理冲突也最多,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容易集中爆发。这个阶段,家长要学会“往后退”,不要一味地强调“听话”,要让孩子更多地发展伙伴关系,巩固人际交往能力,帮孩子处理好“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呼吁>>

  “心病”要早发现早干预

  及时寻求

  专业人士帮助

  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切勿讳疾忌医。

  这几年,李韵的门诊每天都爆满,有些孩子问题很严重了才来就医,只能住院治疗。有一个孩子和李韵聊天时抱怨,自己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经常心情不好,家长认为他是“装的”,让他自己调整心情。忍了两三年,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想上学,压力大的时候就用刀划自己。

  不过,随着人们早防早治意识逐步提升,现在孩子连续几个月心情不好就来就医的占比在不断增长。9岁的小玲(化名)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自律性强,吃饭、睡觉、学习都不需要父母操心。可是,前阵子爸爸意外猝死后,她非常难受,开始沉迷玩手机游戏不爱写作业。当时,妈妈也处于悲痛之中,情绪不太好,又忙于照顾年幼的二胎宝宝,见一向乖巧的小玲变成这样,便采取强硬手段管理手机,和小玲沟通时没了以前的温柔。小玲觉得很委屈,哭着说:“我太痛苦了,不想活了,我要去找我爸爸!”妈妈听了很紧张,担心小玲抑郁,赶紧带她到仙岳医院咨询。

  李韵详细了解情况后分析,小玲从小就懂事,父母认为她很优秀、独立,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对她的陪伴相对没那么多。以前,爸爸接送小玲放学,为小玲做饭,父女俩的感情很好。爸爸突然去世,妈妈和小玲都处于居丧反应当中,这时妈妈态度差,还要照顾更小的宝宝,容易让小玲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人”,和妈妈发生冲突后,就时常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思念爸爸。

  李韵表示,对于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教育、物理治疗等。妈妈很重视小玲的心理健康,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此时小玲的“不想活”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没有发展成为抑郁症,更多的是为了引起妈妈关注。李韵引导妈妈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和女儿的冲突。目前,小玲的情绪问题已顺利化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