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时日
有“车”的日子
2023-10-1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康瑞

  如今,提起“有车”二字,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家有小汽车。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车”专指自行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家乡小城来到省城福建师大求学。初入大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校园真“大”。当然,“大”也有弊端,就是宿舍楼到教室的路程太远。

  感谢父亲,在我入学后不久,就给我托运来一辆自行车。有了这辆车,我可以比别的同学多睡一会儿。也因此,向我借车的人多了起来,但爱车借出去,却常常伤痕累累回来,因为,学校所在地仓山多坡又多山,而那些临时车主们又车技一般。我因此常要从我那并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爱车的修理费用。同班的女生需要外出,也会向我借车,她们会以帮忙洗被单的“代价”来换取我的自行车临时使用权,故而,有时爱车“受伤”,我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那辆自行车带给我许多欢乐。我骑着它,与三五好友游山玩水。印像较深的一回,是去闽侯的十八重溪。我们骑车前往,途中摆渡过江,夜宿农家,在农家新建的毛坯房中打地铺。寂静的夜晚,周边响起此起彼伏的蛙鸣与虫叫,皎洁的月光下,清冷的空气透彻心肺……那十八重溪的水真清啊,那原生态的美着实让人心动,是我们日后游历了许多所谓的“名胜”都很难觅得的感觉。

  我也骑车前往鼓山游玩。因路程较为遥远,我总是先骑车前往鼓山脚下不远处的中华职业大学,找在那儿就读的李同学“蹭饭”并留宿,他的宿舍还有空床。我们相约第二天清晨上鼓山看日出,但第二天我们出发时,太阳已高挂天空。我们从山脚往上爬,至半山休息,已气喘如牛。

  大学时,好多同学有遗失自行车的经历,但我的自行车一直没丢。我暗自想,这大概是因为我广借自行车“广结善缘”的缘故。毕业前夕,我将自行车卖给了学校旁那为我修了四年车、赚取我不止一辆车钱的修理摊老板,而卖车钱则在毕业时节的狂欢中买酒入了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