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壬
1988年12月,我到南京出差。会议结束,离返程还有一点时间,我决定和战友去南京长江大桥看看。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两层双线的公铁两用大桥。上层公路桥连通国道等跨江公路,是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铁路桥双轨复线,连接津浦铁路与宁沪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命脉。大桥建成前,上面那些公路铁路,受长江天堑的阻隔,在南京断点,两岸客货过江都得轮渡,费时又费劲。1966年9月底,我作为学生代表晋京,乘坐福州至北京的列车,行至南京,就是在下关搭乘一个多小时的火车渡轮过的江。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埑变通途”!因此,第一次到南京的我,放弃了去其他景点游览,直奔长江大桥而去。
我们坐车到了四平路广场,沿着南引桥渐渐上行,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孤形的引桥连接九墩十跨的双层公铁两用大桥主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雄伟壮观的米黄色桥头堡上,那三面红旗雕塑格外鲜艳醒目。
陪同的南京战友介绍说,这里的长江水面宽1500多米,最深处50米,地质水文十分复杂。1930年,外国桥梁专家实地勘察,认为此地“水深流急、不宜建桥”。1960年大桥启动建设,遇上了国内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许多国家认为靠新中国自己的力量,根本建不起桥,但我们不信邪,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建桥所需的特殊钢材,克服了苛刻的水文地质问题、桥墩建设中的致命险情等重重困难,经过八年艰苦奋战,终于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展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和技术成就,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破除了外国专家的结论,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因此被称为“争气桥”。
我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对设计者、建设者充满了敬意。我看到周边游人大多和我一样,欣喜地驻足观看,议论点赞,纷纷去排队照相留念。照完相,我走到引桥与主桥的交接处,近距离观赏大桥左右两边的工农兵巨型雕塑,以及高高的米黄色桥头堡和桥上的精美浮雕。我站在雕花的桥栏前,看着桥上南往北来的汽车穿梭不停,江面船只穿梭往来,真的是心潮澎湃。
因返程时间限制,我无法沿着人行道走过长江大桥,无法再到浦口看当年的火车轮渡站,无法从北向南观赏大桥的雄姿和美丽江景,只能带着遗憾搭乘桥头堡电梯下到地面,坐车去南京火车站。
那次南京之行已过去了三十多年,类似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记录,改革开放以来被不断刷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国什么样的路桥都能修建。对此,我倍感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