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
打造“一带一路”投资服务圈 助企业破浪远航
2023-10-1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553项举措

  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八年来,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全国首创142项。

  34个城市

  我国首条从自贸试验区始发的国际班列——中欧(厦门)班列自2015年8月16日开通以来,目前已稳定运行厦门-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三条中欧班列干线,主要通达欧亚大陆12个国家及地区,联通34个城市。

  1243万标箱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2017年突破1000万标箱(首次超高雄港),2022年达1243万标箱。

  辐射带动

  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探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联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以降本增效为抓手,大力提升口岸通关水平……从经贸合作到保障服务,从行业交流到市场对接,厦门自贸片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周莹

  “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到116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中欧(厦门)班列开行八年来,累计开行1292列,总货值超过48亿美元;举办中国—中亚陆海联通与产业合作论坛,推动厦门企业“走出去”;启动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保驾护航……

  厦门自贸片区在推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上取得积极成果,持续打造“一带一路”投资服务圈,服务企业“踏浪出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互联互通  跨境贸易更加便利

  10月12日清晨,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地中海黛安娜”轮迎着朝霞缓缓驶离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这艘轮船满载着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电子产品、工艺品、新能源汽车配件等商品,驶往马来西亚、中东和欧洲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丝路海运”是中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成立于2018年12月。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到116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累计开行超1.2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400万标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拓展至317家,联盟影响力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欧美贸易货量下降,但‘丝路海运’沿岸国家的贸易货量和船舶开航艘次增长明显,我们的贸易量就增长了17%,船舶艘次增长近20%。”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班轮部总经理助理滑恒茂说道。

  共建“一带一路”,让跨境贸易变得更便利。今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不断推出惠企措施,从“船员健康申明卡电子化”到“船舶登临检查微信小程序”再到“船舶动态申报小程序”的上线,都体现了港口通关无纸化、数字化、流程可视化的优化,实现了让数字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滑恒茂举例说,企业平均1个月代理将近600艘次的外贸船,需要递交近万份船员健康申明卡,两个关区每天至少跑两趟海关前台,“实行‘船员健康申明卡电子化’以后,作为第一批试点企业,我们在办公室提交申报,海关线上核验,大概几分钟后就可以收到回执,非常便利,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办公成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上线“船舶登临检查微信小程序”,传统的登临电话预约模式变为在线可视化预约,海关能及时了解船舶靠泊情况,企业也能及时掌握海关登临时间,沟通更加顺畅,船舶登临效率大大提升;“船舶动态申报小程序”则成功打破了企业员工的操作时空限制,船舶抵离的动态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发送,大大提高了申报精度。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助力跨境贸易便利化,一系列举措为港航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提高船舶通关效率,提升厦门的整体营商环境,助力‘丝路海运’航线扬帆远航。”滑恒茂说道。

  “钢铁驼队”  铺就“一带一路”新通途

  海上,上百条“丝路海运”联通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陆地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驰而不息,奔赴在欧亚大陆上,为“一带一路”铺出了一条越走越宽的新通途。

  截至今年9月30日,8年来,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开行1292列1170136个标箱,累计货值481540.19万美元,主要货物为电子、机械、汽车、日用品、食品、木材制品等。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穿针引线’。”海投集团厦门国际班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鹭超说,八年来,厦门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出了规模和特色,实现了“海丝”“陆丝”的无缝连接,发挥延伸服务台湾地区、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特色,积极实践打造“国际物流新通道”,为改善厦门营商环境、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厦门的地缘优势,中欧(厦门)班列与“丝路海运”班轮对接,形成了“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通道。2016年4月21日,在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一周年之际,首单台湾货物通过中远之星客货滚装轮抵厦门港,经班列转运欧洲。

  通过海铁联运延伸服务台湾地区、东南亚成为中欧(厦门)班列最主要的特色和独有的战略作用。目前,泰国、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地区)货物借道厦门完成过境运输,将原本需要三四十天的运输时间压缩至二十天内。

  如今,中欧(厦门)班列充分利用铁路运输安全、快捷的优势,吸引着高附加值的货源,进一步丰富中欧、中亚、中俄班列货源结构,为稳外贸、促出口提供有利的物流保障。陈鹭超表示,今年班列以接载新能源汽车运输为拓展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与中欧班列联动发展。今年以来,就有四批新能源汽车搭载中欧(厦门)班列顺利从海沧发往白俄罗斯明斯克。下一步还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专列业务,为新能源汽车进出口构建“双循环”物流通道,注入强大动力。

  保驾护航  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服务

  外向型企业是厦门自贸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厦门自贸片区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法务“大本营”。

  发挥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以下简称“自贸先行区”)探路先行的作用,厦门自贸片区大力引进涉外法务、泛法务机构与国际组织,集聚涉外法务、泛法务人才,为“出海”企业投资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服务,一个服务厦门、联通国际的“一带一路”投资生态圈层已见雏形。

  推进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上丝路仲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海峡两岸仲裁中心厦门庭审中心开展实质运营、办理案件;推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香港海事仲裁协会、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海事仲裁院等头部仲裁机构与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开展业务合作;鼓励引导盈科国际、安杰世泽、北京隆安等头部律所为企业“出海”服务……自贸先行区立足厦门,着眼全球,将国际化的理念融入到片区建设中,推动更高水平国际化法律服务要素集聚,并深度融入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关键词】

  全国标杆

  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估中,厦门跨境贸易指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标杆。在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测中,厦门口岸连续四年获评最优。

  最低成本

  厦门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4.96小时和0.89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78.16%和96.01%。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性成本达到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

  【亮点】

  改革试点经验

  全国复制推广

  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八年来,“一照一码”等30个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获批69项攸关厦门发展的关键政策。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 (资料图)

  【点击】

  一平台N中心

  提供“3+N”

  创新融合服务

  今年9月,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在自贸先行区正式启动。基地涵盖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国际投资贸易法律服务、国际投资贸易保障服务和专项服务中心版块,提供“一平台N中心”的“3+N”创新融合服务。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可以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接轨国际的法律、商务、财税、人力、金融、后勤等综合服务,助力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北京安杰世泽(厦门)律师事务所一直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律所不仅为福建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引进来”提供专业的项目投资、贸易、海运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服务,还积极推动和提供非洲自贸联盟和厦门自贸片区之间的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发展和服务。律所负责人表示,厦门作为“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更需要有国际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律所将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优势,为厦门自贸片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动力。

  在自贸先行区近两年的建设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正努力提升服务外循环的能级和水平,聚焦国际商贸、海商海事、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推动自贸片区相关重点产业精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探索打造“一带一路”投资服务圈,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引进来”,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