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市民郭女士向本报讲述和30年前资助的龙岩学生重新取得联系的暖心故事
当年帮过的孩子打来电话连声感谢
2023-10-1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缘起】

  1992年起,郭女士开始资助龙岩长汀新桥叶屋小学学生小汪,每学期20元,直到1996年小汪转学才终止,她始终惦念小汪过得好不好

  【回响】

  20多年来只要遇到老家是长汀的人,郭女士都会拜托帮忙寻找,终于在今年国庆前和小汪取得联系,她还计划明年去北京见他

  制图/张平原

  本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林睿瑶

  “我曾资助过一个在龙岩长汀读书的孩子。不过,后来和他失去了联系……最近,终于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他,心中20多年的牵挂也放下了。” 日前,七旬市民郭女士致电本报热线968820,讲述了这段暖心的经历。她说,想借本报平台表达对热心人的感谢。

  资助多年的孩子失联 找了20多年依然无果

  “当时,组织安排我和长汀新桥叶屋小学学生小汪‘一对一’帮扶……”郭女士回忆说,1992年,在厦门橡胶厂工作的她报名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扶贫助学活动。从小汪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开学后,郭女士都会将20元资助金通过汇款的方式汇给学校。

  汇款单上设有附言一栏。通过附言,郭女士和校方简单交流,大致了解到小汪的情况。“他8岁时,父亲患癌症病故,留下母亲一人抚养他和弟弟……”郭女士说,她还知道,小汪的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和其他小男孩一样,偶尔会调皮捣蛋。

  这样的资助一直持续到1996年。小汪读六年级下学期,郭女士的汇款被学校退回。“学校的附言上写道‘该生没来读了’!”郭女士说,她的心一下揪起来——孩子为何突然辍学?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得好吗?由于此前对接的一直是学校,没有小汪联系方式的郭女士十分挂心。

  往后20多年,小汪的事儿始终萦绕在郭女士心头:“遇到老家是长汀的人,我总会将小汪的情况告诉他们,拜托他们帮忙找找。”遗憾的是,始终杳无音信。

  热心人多方联系 受助学生来电报平安

  转折出现在今年国庆前。郭女士在厦结识了退休干部戴先生和他的爱人。听闻老两口将前往长汀老家,郭女士再次怀揣希望,将小汪的事拜托给他们。

  “戴先生和爱人联系了民政部门、镇政府、派出所等,在他们的协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小汪。”郭女士说。10月3日晚,小汪主动给她打来电话,报平安、连声感谢。原来,小汪跟随舅舅,转学去了隔壁镇上。初中毕业后,他南下广州打工,2000年前后去往北京发展。

  交谈中,郭女士得知,小汪如今在做生意,家庭幸福,儿子已经上高中了;他的弟弟和妈妈也过得不错。电话里,她像长辈那般叮嘱小汪“做事不要贪大,要做实”。

  “很高兴,20多年的牵挂,终于了结了!有热心人士的帮助,才有现在的回音,有暖心故事的延续……”郭女士感慨,小汪和她的孩子只相差几岁,身为母亲,她深知抚养孩子的不易,更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这么挂心。目前,郭女士已让小汪和自己在北京工作的侄子建立了联系,她计划明年去北京和小汪见面,见见这位自己曾资助过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