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安排孙某林跟子女视频连线,看到视频里年迈的母亲,女儿忍不住哭了起来。
▲济养院工作人员给孙某林子女嘱咐服药事宜。
文/图 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白兴浪
10月15日,孙某林的子女们分别从不同的省份和城市来到厦门,他们要接回失散了24年的母亲。在厦门市救助站寻亲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热心网友的帮助下,近日,这名在厦门市福利机构生活了13年、77岁高龄的老太太,终于回到暌违已久的河北老家。
智慧寻亲
热心网友帮大忙
判断老人的老家可能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马圈堡乡
故事要追溯到2010年5月。当时,一名疑似精神障碍的老太太流浪街头,被市救助站救助。由于她无法表述自己的身份信息,经过多渠道、多轮次寻亲,仍无法查明身份。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她取名“夏某萍”,将她安置在厦门市福利机构。
在市福利中心济养院的工作人员精心照料下,夏某萍的身心状态逐渐好转。今年10月8日,济养院组织跳操活动。驻点社工小林热情地邀请夏某萍加入跳操队伍,小林带着她边跳操边拉家常。
“这或许是个寻亲问话的好机会,我们决定趁热打铁。”小林说,跳操结束后,她就带着夏某萍去安静处问询其名字、家庭地址、家人情况等信息并录制视频。同时,邀请同事和护理人员辨认夏某萍的口音。经过辨认,她的口音疑似地区有山东、龙岩、贵州、山西等,名字音译有赵桂花、赵薄花、周葵花等。
事后,小林向救治安置科林科长报告夏某萍的情况。10月12日林科长再次到济养院,耐心与夏某萍沟通,并尝试通过互联网查询夏某萍的身份。通过视频推送,一些热心网友纷纷提供线索,判断夏某萍的老家可能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马圈堡乡。
夏某萍的信息被第一时间传送到张家口市宣化区救助站,经过当地工作人员核实,确认了网友的判断,而夏某萍的真实身份为孙某林。据了解,孙某林育有两儿两女,1999年在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孙某林离开老家随子女在城里定居,此后不慎走失,二十余年杳无音信,子女们也苦寻了二十多年。
不远千里
家人奔赴厦门认亲
女儿们曾一度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
孙某林的四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北京、江西、河北等地。为进一步确认孙某林的身份,驻点社工主动安排多方远程视频连线。视频里,看到年迈的母亲,两个女儿忍不住哭了起来,她们曾一度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
孙某林的子女决定共同奔赴厦门现场认亲。带着满满的思念和期待,他们从不同的省份和城市来到厦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小白特地叮嘱他们带来以前的老照片,帮助孙某林恢复记忆,并让家人持续用家乡话与其沟通。
或许是血缘的力量,或许是乡音的呼唤,沉睡在老太太脑海深处的数十年前的生活记忆被渐渐唤醒。孙某林慢慢地想起了自己老伴的名字,还能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也想起了村里一起长大的伙伴……
结局欢喜
老人回到河北老家
市救助站联系机场公安分局,协助办理“民航临时乘机证明”
办理离院手续时,济养院特地安排工作人员为孙某林准备药品,耐心嘱咐家属服药事宜。
可是,怎么带孙某林回家,她的子女们又犯了难。原来,孙某林走失时间久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户籍系统中也查不到其原始户籍信息。返回河北老家的路途遥远,乘坐火车、飞机,没有证件就买不了票。得知这一情况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市公安局机场公安分局的民警,协助其办理“民航临时乘机证明”。
离开厦门前,孙某林的家人特地准备了一面锦旗,以感谢市救助站的照顾和帮助。10月16日,孙某林的孙子给救助站人员发来信息,告知他们已经顺利降落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至此,走失24年的孙某林终于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返回河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