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工业区已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我市构建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进阶提效。(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本报记者 詹文
大潮澎湃,万派涛声奔涌而来。
从传统生产力转入新质生产力,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厦门翻开新篇章。
新能源产业是厦门着力培育、正在高速成长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就在本月20日,于厦门举办的亚太地区电力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亚太电协大会上,厦门向世界发出邀约:共建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无论是“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进阶提级,还是制造业涌现出的一个个单项冠军花落厦门,抑或是上千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来营收以超50%、甚至超100%的速度增长,厦门持续推动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已经带来广阔的技术创新需求,在一些专精特新领域,“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成效正逐步展现。
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汇集了全世界创新活力最强劲的城市。仅一年,厦门在这全球百强城市竞争中,飞速进位赶超11城,从91位上升至第80位。
厦门,正转动“结构与动能”那扇链接未来的传送门,在高质量发展逻辑之下,全方位深度开启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城市结构动力转型路径。
这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历史主动,这是“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
岁月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历经40多年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厦门从蓝图走向现实。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新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被赋予重任的厦门必须重塑发展新优势。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创业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开拓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一直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为新时代厦门发展再次作出科学指引,擘画宏伟蓝图,赋予崇高历史使命。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足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厦门准确判断新征程的竞争逻辑之变、突围策略之变、发展动力之变,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着力谋长远、调结构、转动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既谋事,也谋势;既谋当下,更谋未来。
厦门,正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定的历史自信,笃定前行。
转换动能
传统生产力转入新质生产力
太空中,“厦门双星”翱翔于太阳同步轨道,从“天宫”源源不断传回海量数据。
继去年福建省首颗城市定制卫星“厦门·天卫科技壹号”直冲云霄,“厦门科技壹号”今年初也进入预定轨道,双星组网共舞。
向星辰大海进发,厦门人长久以来的航天梦,成为现实。
从海雾潮汐、天文地理、交通车流到田间地头农作物长势,从国土测绘、生态环保、应急救援到城市精细化治理,航天科技开始赋能厦门的千行百业,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双星”是厦门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城市定制卫星。
这是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厦门正探索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成果转化路径,既精进于“0到1”的基础研究源头突破,又落笔于“1到100”的成果产业化。
深海空天开发,是厦门加速布局落子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近亿元资金投向12个未来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进阶提级。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兴动能快速成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老牌行业龙头三安光电,率先跳出传统业务,持续加大下一代技术MiniLED的研发,向第三代半导体挺进,斩获众多订单。雅瑞光学也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启动“人机共舞”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带来显而易见的效益。
当下,越来越多厦门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全方位、全产业链条支持下,推行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转换发展方式才有出路,才有市场和未来。”
从传统生产力转入新质生产力,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厦门翻开新篇章。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摆脱了高度资源消耗的增长路径,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
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壮大高素质经营主体、实施高强度有效投资,动能之变背后,蕴含着破除思维定式的魄力。
摒弃旧观念、老套路,淘汰旧产能、老办法,探索新路径、新动力。
厦门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谋求长远
打开发展动力跃升之门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一座城市的战略抉择,要置身于宏阔时空坐标中端详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审视城市自身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得益于改革开放45年带来的巨大红利,厦门经济特区迅速成长壮大,发展大势不可阻挡。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厦门该如何在勇担重大使命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面对已然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任务、竞争逻辑,厦门的城市决策者清醒看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惟有跳出“一城一地一时”得失来思考,站在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来谋划,才能在纷繁复杂中看清大势、看准问题、辨明方向。
重塑发展优势,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必须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是结构与动能。
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的跃迁,这是遵循高质量发展逻辑、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主动。
但是,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抓住重大机遇在若干领域率先突破。
——切实用好中央赋予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以综合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与活力。
——主动创造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推动交通物流在厦门衔接、内外循环在厦门联通、资源要素在厦门汇聚,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着眼长远的发展,不能贪一时之功,不能图一时之名。
围绕重大机遇,一系列瞄准未来的“打基础、固根本”举措正在全面铺开,这是厦门“算大账、算长远账”的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
蓄势未来
一场使命必达的攻坚战
调结构、转动能,势必伴随“发展的阵痛”,这是“成长中的烦恼”。
有的道路崎岖难行,因为其目标在于山巅。
回望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40多年,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
面对困难与挑战,厦门也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底气与信心。
拥有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柔性AMOLED工厂的厦门天马,生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超400%,市占率全国第二;施耐德电气、法拉电子、科华数据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厦门钨业主要产品产能全球领先,钨粉、超细晶硬质合金棒材等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厦顺铝箔无菌包铝箔、乾照光电高端小间距RGB显示屏芯片、科之杰聚羧酸减水剂、科华数据不间断电源新晋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今年1—8月,厦门69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395家企业同比增长超过100%。
企业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正是厦门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来的成效。
产业应变力、抗压力在提升,一系列积极正向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前不久,厦门又有2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榜数量占全省45家的一半以上,蝉联福建省首位。
今年1—8月,厦门新增16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655家;截至9月底,全市共新设商事主体12.82万户,全市实有各类商事主体90.29万户,同比增长8.88%;厦门成为国家光电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单位,跻身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位列第六;厦门生物医药港综合竞争力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信心与底气,正是源于对发展经济有担当、有办法,有远见、有定力。
当前,厦门经济换挡转型仍处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头,结构升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任务还很重。
这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紧要关头,厦门的干部群众深刻明白,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稳与信心,越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与毅力,越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应对挑战,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舍得下眼前利益,不畏惧穿越荆棘,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成一场使命必达的攻坚战。
笃行方见远方。“何以厦门”的答案,在过去,在未来,亦在当下的抉择与奋斗。
历史,不会辜负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