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彰显“厦门担当”
——专访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军明
2023-10-2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何军明教授(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郑晓东 摄)

  【专家名片】

  何军明,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厦门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首批“高校思政教育杰出中青年人才”、厦门市社科联特聘专家、厦门市“鹭江讲坛”报告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等几十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获得福建省、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一带一路”是为世界

  共谋发展提出的理念和倡议

  记者: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请问:这个倡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何军明:十年前,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个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格局与全球贸易投资规则进入结构性变化的时期。

  一方面,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并没能够实现世界各国普遍普惠的发展,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少数西方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明显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所加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完善、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独享的局面。这必须得到改变。

  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日益加深,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粮食安全、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社会需要新的思想和理念来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期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

  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记者: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并践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全球观、发展观、安全观、开放观、合作观、文明观、治理观,为世界各国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刚刚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请问如何理解其中的“高质量”?

  何军明: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本要求。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其“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目标定位。就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执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以高标准推动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在共建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进“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让共建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是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不断推进公路、铁路、海路、港口、航空、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硬联通”基础上,强化对国际制度、规则、规范、标准变革“软联通”的中国供给与对接,同时深化同各国文明对话,积极开展民间交流,推动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合作,促进社会组织、智库和青年、妇女及地方交流协同并进,提升“心联通”水平。

  三是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稳妥开展新领域合作,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发展“丝路电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

  厦门积极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成效显著

  记者: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是“海丝”与“陆丝”内外联动的重要枢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厦门秉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请问,厦门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何军明:厦门牢记嘱托、勇毅前行,聚焦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枢纽建设,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来,厦门积极推进“丝路海运”、“丝路飞翔”、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海陆空交通枢纽;厦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48亿美元扩大到509亿美元,年均增长8.3%,“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厦门累计设立728个外资企业,合同外资35.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7亿美元,累计备案“一带一路”“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308个,总协议投资额达56.1亿美元;厦门高标准建设海丝法务区,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邮轮经济,“一带一路”海洋合作不断拓展;厦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旅游会展合作,连续举办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打造“海丝路,闽南情”文化之旅,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式开办,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已经树立起“一带一路”国际化文化名城形象。

  把握“三个结合”

  高质量融入共建

  记者: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即将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站上新起点,厦门应如何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质量发展?

  何军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环境严峻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厦门也面临不少挑战,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应注重把握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统筹推进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建设,发挥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二是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合。充分发挥厦门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对标先进,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是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结合。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海峡两岸企业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可充分发挥厦门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完善保障台胞台企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发挥台商台企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进一步扩大台商台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空间,支持我市企业与台企共建合作联盟,携手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总之,第一个十年,厦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下一个十年,我们要昂扬奋进、勇立潮头,再创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 黄伟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