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路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现场。(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本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吴露楠
从空中俯瞰厦门,一座座高架桥平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编织成网,交错延伸的城市快速路,成为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近期,特区快速交通网络“内环”上的“留白”正加速补齐——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代建的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提升改造工程石塘下穿通道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作为我市重点工程,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进一步增强跨岛发展西门户的交通运输能力,更将作为我市枢纽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为提升特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关键词
速度
建设者全天候轮班作业
7个工作面同步推进
据悉,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主要施工范围覆盖马青路东段,项目南起石塘立交,往北延伸至翁厝立交,顺接新阳大桥,路线全长4.98公里。
在特区快速交通网络中,这一规模不算突出,但其所在位置却能称得上跨岛交通的“咽喉”——该路段以一条“弧线”形式串联起海沧对接集美以及本岛的交通枢纽,是跨岛车流集散的“大动脉”。
“改造完成后,市民们能看到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从六车道变成十车道。”厦门路桥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林潇介绍,本次改造将对原有主线车道进行拓宽,从26米变成60米,双向分别添加两车道并完善慢行系统,实现“六改十”;沿线还将在石塘、鳌冠、翁厝立交路口红绿灯处新增三座下穿通道,以此细分周边社会车流与过境车流,实现交通高效运转。
对既有交通线进行提升改造,“维护沿线基础设施”是绕不开的话题。地下污水、给水、电力等管线贯穿项目全线,项目前期迁改工作耗费了工期近20个月,这几乎占去总工期一半的时间。
开局艰、工期短、施工量大,进场后的种种难关阻挡不了项目建设迈进的脚步:在施工场地逐步提交后,面对“路面+地下三座通道”的工程压力,建设者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尽早服务特区发展”展开集中攻坚,“建成一段、开放一段”。
建设朝一线聚力、资源向施工倾斜……在项目建设现场记者了解到,当前项目400余位建设者正以全天候轮班作业推进项目建设,机械设备加倍投入、7个工作面同步推进。据林潇介绍,石塘立交段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春节前建成通车,鳌冠、翁厝两处下穿通道也将在2024年陆续建成通车。石塘下穿通道主体建成预计用时约9个月,建设速度几乎比同类型工程快一倍。
待项目整体完工,马青路东段将形成路口“主线下穿+地面灯控”的格局,地面灯控疏导沿线周边汇入车辆,而经石塘立交至新阳大桥的车辆可通过下穿通道,全线“无灯”畅行的运输优势,将为厦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再添加速度。
关键词
民生
满足周边居民需求
改善沿线交通状况
抓好民生工程,要有力度,也要温度,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同时,也应处理好路地关系,推动和谐共建长远发展。
吴冠村、高尔夫球场、居民楼……打开项目施工图可见,项目沿线居民区广布,部分施工区域甚至与其形成“交面”。独特的地理位置及错综复杂的人文背景,要协调路地关系并开展施工生产注定不易。
强基固本筑堡垒,党建聚力解难题。面对重重难关,厦门路桥工程公司一线党支部紧紧围绕福建省交通项目工地党建“6432”工作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活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工程建设。
在一线,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担职责,找准项目建设中“工程建设与周边居民区”之间的关键问题,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深入建设现场,为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寻找解决各类问题的“真措施”。
翁厝下穿通道改建原征地线南北两侧均进入小区围墙,为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区的影响,项目部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增加基坑支护围护桩数量,进行三次交通转换,将下穿通道分为三阶段进行施工,使翁厝下穿通道两侧小区围墙免于拆除,做好土地集约使用的同时,保障周边37户居民的正常生活。
把好质量关,算好民生账。在围绕项目主体工程同时,厦门路桥工程公司一线党支部更是聚焦问题导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活动方式创新,从以往的“跟着项目走”转变为现在的“跟着需求走”,奔着问题去、盯着难题改,根据周边居民呼声最高的“交通线人车混行”的情况展开研讨,完善沿线配套慢行系统以及非机动车道,融入当地社会发展与治理体系,推动路地关系和谐发展。
亮身份、亮党旗、亮承诺、亮作为,坚持党建引领工程建设,厦门路桥工程公司积极探索创新、适时总结提炼,不断丰富工地党建内容、拓展与运营党建“联学共建”模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标准化提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不断把工地党建的“根系”植入工程建设的现实“土壤”,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厦门篇章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