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
散落在岁月里的过往,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大嫂每每讲起这条已使用五十多年的背巾(如图),依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
老家同安有这样的习俗:出嫁的女儿要等到生了男孩之后,娘家才会送背巾和花格(闽南语称“合背”“花佩”)。在生了两个漂亮的女儿后,1972年初夏,27岁的大嫂又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儿女双全,凑了个“好”字!大嫂的母亲听到这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顾不上吃早餐,就赤着脚步行六七里路,到县城去购买背巾和花格送去女儿家。可惜,现在花格已找不到了。
刚买回来的背巾是“基础版”,还需“精心打扮”一番。先用红丝线在背巾中央绣个寓意万事顺意、出入平安的图案,然后背巾两头的丝线要打结、织花,才能美观、牢固、不易撕裂。大嫂的母亲当时已53岁,又对针线活一窍不通,但她虚心向邻家大婶求教,戴上老花镜,在煤油灯下反复练习刺绣和钩织,前后花了七八个晚上,才终于在背巾上绣出了图案,织出了好看又结实的图案。见到漂亮背巾的那一刻,大嫂甚至都不敢相信,那是她母亲的杰作!
有了织满母爱的背巾,大嫂背上孩子步履轻盈。每次回娘家或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都用上这条背巾,就像出席重要会议着“正装”一样。而平时背着孩子下地干活或做家务,大嫂用的是另一条染成黑色的蚊帐布背巾。左邻右舍有些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换来换去?勤俭持家的大嫂解释说:“我妈妈送的那条背巾要二元五角钱,我一天只赚七个工分,一个工分值二分钱,我要劳动半个多月才能攒足这条背巾的钱呢,怎能不爱惜呢?”
也许是娘家赠送的背巾装着满满的祝福,或许是大嫂命中注定多子多福,往后几年,大嫂接二连三地又生了三个男孩,六个子女六六大顺。这条背巾,也陪伴着她的四个儿子健康成长。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2001年,大嫂有了长孙女。她马上翻箱倒柜,找出了珍藏多年的背巾。在照顾长孙女的那些日子里,她用这条背巾娴熟地背着孙女。儿子儿媳觉得背巾已老土过时,会让人笑话。大嫂却坚持说:“这背巾有爱又有福,好使!”果不其然, 大嫂的大儿子大儿媳很快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儿女成双,让人好生羡慕。
一条背巾用了五十载,背过子孙两代人。时至今日,大嫂仍然像宝贝一样珍藏这条背巾。我想,这背巾一定有她对逝去多年的老母亲的深切怀念,也一定留存着她背上儿孙时,心里升腾出的那份满足和幸福。这背巾藏着割舍不下的深情与厚爱,犹如那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