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以赴助力厦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图为市场监管人员指导企业使用“全程网办”功能办理注册登记业务。
执法人员在投洽会现场检查参展商品的知识产权规范使用情况。
执法人员查阅记录台账,加强餐饮重点环节监管。
94%
截至今年三季度,厦门通过商事登记全程网办办理的业务总量超51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4%,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企业办事便利度、体验感明显提升,经营主体活跃度、成长性显著增强。
9天
市市场监管局以基层常见的简单、高频案件为突破口,将智慧辅助技术深度融入案件办理环节,在符合行政处罚程序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优化普通程序案件办理流程。今年1月“快办通”系统上线以来,已办结案件的平均时间为9天,实现减负、增效、方便行政相对人的初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产业茁壮成长的生命之翼,也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之源。今年以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职能职责,扎实落实《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以数字赋能为牵引,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为助力厦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以赴,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创新动能,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全市共新设经营主体12.82万户,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90.29万户,同比增长8.88%。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陈雪松 郑倩 吕培超 刘莹莹
本版图/市市场监管局 提供
数字赋能
便利登记审批
“以前变更登记得自己填写很多材料,还容易填错或漏填。现在工作人员通过线上‘一对一’指导,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申报材料,不用自己下载填写,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思明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区行政审批管理局在梧村街道开设的智能帮办和远程视频帮办服务示范点,厦门舟小满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黄致超办完业务后连连点赞。
当日,黄致超在梧村街道示范点通过电脑登录“智能帮办”系统,与思明区市场监管局注册科的工作人员“一对一”视频连线。通过工作人员的远程同屏精准在线指导,他只需简单填写拟变更信息并确认提交,系统就自动生成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决议、章程等登记材料,全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公司住所变更、经营场所备案登记申请。
近年来,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登记便利度持续提升,企业开办、变更、注销都更加便捷高效。为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感,市市场监管局依托自建登记审批系统,在全国首创“信息智能核验、材料自动生成”的申请模式,针对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地址信息等关键申请要素进行自动关联,并同步指引、校验申报数据;申请人办理营业执照登记业务时,系统会智能匹配其相关许可证信息,同步生成审批流程,在无人工干预下完成审批,实现审批业务“无感办理”。
为有效破解涉企高频事项“不会填、反复填、材料多”等困扰,今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构建企业开办“智能+智享+智慧”体系,试点推行智能客服、视频帮办、“政务智能办”等“微改革”,为申请人提供涵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全程网办服务,真正把群众“难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厦门通过商事登记全程网办办理的业务总量超51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94%,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企业办事便利度、体验感明显提升,经营主体活跃度、成长性显著增强。
需求导向
增强创新动能
不久前,翔安一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获得融资,企业首单达成融资1000万元,实现了将“知产”变“资产”。这家企业能够获得助力,得益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中,部门通过调研企业需求、构建银企桥梁,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企银对接活动,着力解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痛点,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银行主动作为,最终帮助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获得融资。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惠益面,挖掘和运用知识产权价值,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有效结合,增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专利商标质押金额达15.56亿元,同比增长19.42%,质押项目数159个,总额及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其中专利商标质押普惠贷款金额达6.01亿元,占全省总额超四成,质押项目数95个,惠及企业92家。
据介绍,该局先后出台有关政策,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等方面出台具体奖补措施,有效扩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出台知识产权证券化奖励政策,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在全市多个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系列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导入竞争磋商和多元化价格评议认定机制,自3月20日新政策实施起,知识产权质押评估费用同比下降90%,企业承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各类费用全年预计可降低5000万元,有效缓解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转变职能
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今年6月,在一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中,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发现,一商业公司销售的草莓农残超标,抽检不合格。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互联网+办案”的创新思维,通过“快办通”系统,让原本需一个月以上的办案流程压缩至半天完成。这种“简易速”的执法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执法办案效能。
据了解,在核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在收到抽检不合格报告后,迅速启动召回机制,涉案草莓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且该公司已经依法全面履行了进货查验、按要求贮存、定期检查等义务,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具备“厦门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的适用条件。
“虽然当事人符合不予处罚的适用条件,但在以往要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立案、调查、告知,才能做出不予处罚的决定。这个过程往往要30天以上。”执法人员表示。市场监管领域执法对象广、执法职能多、案件数量大、办案流程长、执法成本高一直是困扰基层执法人员的“痛点”;而案件当事人因接受询问、配合取证、送达文书、缴纳罚款等需多次跑动,耗时耗力等问题也是困扰行政相对方的“难点”。聚焦“痛点”和“难点”,市市场监管局以基层常见的简单、高频案件为突破口,将智慧辅助技术深度融入案件办理环节,在符合行政处罚程序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优化普通程序案件办理流程。通过今年1月上线的“快办通”系统,对违法事实清楚、情节轻微、证据确凿、整改到位、当事人对违法行为无异议的案件,执法人员使用手机当场就可以办理。立案、询问调查、地址确认、上传证据材料、录入法律依据、快速生成文书等环节一气呵成。据悉,“快办通”系统上线以来,在实践运用中逐渐展现优势,已办结案件的平均时间为9天,实现了减负、增效、方便行政相对人的初衷。
同时,立足打造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的市场环境,厦门市场监管部门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结合起来,推行“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机制,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和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到对守法诚信的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无处不在”。
【亮点】
多措并举
全心服务经营主体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统一数据标准,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商事主体“一网通”平台,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许可等事项一网通办,已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全程网办”登记服务38.1万户次。在2022年度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开办企业”指标排名第一。思明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推出融合经营主体登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64个事项的11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共计精简97份申请材料,减少81个办理环节,压缩57天审批时间,实现群众办事少填、少跑、少等,“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打造智能主题套餐服务模式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入选2023年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案例。
许可时限再压缩,创新食品连锁经营企业“申请人承诺制”,目前已为333家新设门店节省至少2331个工作日的办证时间。全省率先将“食品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纳入“多证合一”范围“全程网办”,实现“准入即准营”,目前已惠及15463户经营者。
深化住所、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全国首创以公安、民政部门的“标准地址二维码”数据库为基础,实行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住所申报制+告知承诺制模式”,进一步精简材料和规范登记,已有44万户经营主体通过该模式办理登记,该举措入选2022年福建自贸试验区第九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探索实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试行办法》,建立准入更便捷、程序更透明、流程更优化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已有2268家企业以确认制方式办理登记。
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联合财政、人社等11部门印发《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降低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扶持、支持转型升级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26条纾困解难举措。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
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信用监管新方式、新办法,加大对失信主体的信用帮扶力度,更好地引导企业合规发展。通过网站平台公告、短信提示等多渠道提醒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存在经营异常事由,2023年以来共有5123家企业及时整改后免予受到信用惩戒。
市市场监管局与思明区检察院共建全省首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建立联席会议、数据共享和业务研判通报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行政综合协同保护。今年4月以来开展案件联席研讨会17次,就跨境电商、商标侵权、食品药品等领域案件行刑衔接提出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意见建议1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