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
11月1日,第二个“厦门营商环境日”。
在厦门,“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近日,2023年度市级“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揭晓;9月底,《2023年第二批营商环境提升重点任务清单》印发;6月,《厦门市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每隔一段时间,厦门营商环境就有“大事”发生,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愈加浓厚。
今年以来,还有两件事关全国营商环境的“大事”在厦门发生。3月底,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在厦举行;9月8日,在第二十三届投洽会开幕之际,首届营商环境论坛在厦举行。
厦门,一次次站在聚光灯下,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接受来自政府部门、专家、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评议“打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往哪里建,人才往哪里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里的环境好、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志端长期专注于营商环境的研究,如今,她的这种感受越发强烈——优化营商环境,全国各地的比拼力度越来越激烈。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厦门始终致力于跻身营商环境“顶流”,“打法”不断进阶迭代。
在厦门,优化营商环境是“一把手”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单位扎实推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厦门营商环境建设从2015年的1.0阶段鸣枪起跑,每年提升一个台阶,2023年,伴随《厦门市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厦门营商环境正式进入6.0阶段。
每一次迭代,都在向探寻营商环境“最优解”不断靠近;每一次优化,都是爬坡过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精准施策、落地见效的创新探索。
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厦门形成了“系统谋划”“清单改进”“立法保障”“信息化支撑”等推进机制,连续三年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办理建筑许可、企业开办、纳税服务、政务服务、获得电力等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
全国首创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率先全国出台实施数字化营商环境提升方案;全国首创“e政务”自助服务新模式;以“厦门模式”为蓝本的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全国推广;“厦门市推进信用承诺审批改革体系化建设”荣获全国优秀案例……数百条牵引性、关键性、标志性营商环境改革落地实施,一批营商环境“厦门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吴小雁说:“厦门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厦门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叠加优势,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探索先行,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在营商环境改革的“破旧”与“立新”中,企业和群众充分感知这座城市的“变”与“不变”。变的是速度更快、流程更优、办事体验更好,不变的是始终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
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厦加速布局落子,在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欧阳楚英看来,“厦门具有鲜明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与企业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紧密结合。”
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强大的“引力场”,让这座城市成为投资福地、兴业沃土。在这里,90.29万户商事主体扎根成长;超36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3家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7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形成的“厦门军团”涌动创新活力;中电科、天翼云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见效;“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积厚成势、加快跃升……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营主体之“活”,谋高质量发展之“进”,厦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厦门市发改委
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
T02
厦门市民政局
积极服务 厚培营商沃土
T03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放管并重 增强市场动能
T04
厦门市行政审批管理局
提质增效 提升政务服务
T05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
利企便民 激发市场活力
T06
厦门火炬高新区
益企成长 释放磁吸效应
T07
思明区
综合施策 全力安商惠企
T08
湖里区
亲清政商 优化营商环境
T09
思明法院
司法保障 护航经济发展
T10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
擦亮品牌 强劲电力引擎
T11
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
勇立潮头 展现更大作为
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