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刘军荣)昨日,“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名单出炉,厦门安踏有限公司以年营收507亿元位居榜首,其次是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358.9亿元)、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3.6亿元)。年营收突破150亿元的依次还有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嘉晟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三年开展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由厦门市工商联牵头,广泛发动我市2022年度营收不低于2亿元的民营企业自愿参加,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出炉的还有三个子榜单:“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制造业20强”“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服务业20强”“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20强”。
入围门槛稳步提高
纳税贡献继续扩大
今年百强榜单入围门槛为年营收15.34亿元,较上年增加34.26%。与上年100强榜单相比,有66家企业再度入围,34家新入围。受部分头部民企经营波动的影响,虽然入围门槛高,但民企百强2022年营收总额小幅减少2.4%,为5749.5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榜单中,有3家入围全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分别是三安集团(390位)、合兴包装(477位)和宏发电声(497位)。
民企对税收和就业的贡献继续扩大。去年百强民企纳税总额253.91亿元,较上年增加49.99亿元,增幅24.51%。纳税10亿元(含)以上的有4家,与上年持平,分别是厦门安踏、人力宝、三安集团、宏发电声;5亿元至10亿元的有5家,增加1家,分别是盛屯矿业、万泰沧海、安井食品、吉比特、信和达电子。从行业看,纳税总额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零售业、商务服务业、批发业、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纳税额均超16亿元;前五大行业纳税总额为170.91亿元,增加37.93亿元,占民企百强纳税总额的67.32%。
百强民企员工总数达26.01万人,较上年小幅增长2.74%。吸纳员工人数前三位的企业与上年相同,桐邦信息蝉联榜首,员工人数达52779人,增加9297人,该公司主要为物流快递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位居第二、三位的安井食品、宏发电声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6914人、15976人,分别增加1120人、697人,连续两年实现增长。行业方面,就业人员总数前五大行业除位次变化外,仍然是商务服务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批发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员工总数合计为151487人,增加11146人,占民企百强员工总数的58.24%。
推动产业体系发展
区域分布日趋均衡
服务业作为我市民企百强的主体地位有所巩固。榜单显示,入围企业第一产业1家、第二产业40家、第三产业59家。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在资产总额、缴税总额、研发费用三个指标上有所增长,在营收总额、税后净利润、员工人数三个指标上有所下滑;而第三产业除了在资产总额上有所下滑外,在营收总额、缴税总额、税后净利润、员工人数、研发费用五个指标上有所增长。
从行业分布看,民企百强涵盖30个行业,其中,企业数量前五大行业分别是批发业(33家)、房屋建筑业(9家)、零售业(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家)、商务服务业(5家)。民营企业是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百强民企中有59家是我市重点产业及产业链上的企业。
我市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培育出吉比特、亿联网络、三安集团、盈趣科技、强力巨彩、万泰沧海、宝太生物等一批优秀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瑞达期货成为首家涉足金融服务的民企入围百强榜。
从注册地看,思明区和湖里区仍是民企百强的集中地,共有63家。其中,思明区37家,继续大幅领先,但较上年减少了6家;湖里26家,比去年增加1家;岛外四区中,分别为海沧14家(减少1家),集美9家(增加7家),同安8家(持平),翔安6家(减少1家)。今年新入围的34家企业中,来自湖里区的最多,为9家;思明和集美各7家;海沧和同安各5家;翔安1家。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各项投入累计达75亿元
随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逐渐普及,调研显示,我市民企除了继续加强非公党建引领依法合规经营、主动融入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外,还十分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ESG工作,有27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63家参与了社会捐赠,21家公开披露了ESG信息。其中,慈善捐赠和公益活动方面,64家参加过各类抗疫、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抢险救灾、捐赠公共卫生和医疗、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投资等各类慈善捐助和公益活动,投入累计折合人民币达75亿元。
百强民企中,有不少制造业企业以厦门为总部,在外设立了生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如三安、安井、奥佳华、立达信、吉宏等。同时,我省也有不少企业在厦门建立区域或者功能性总部。
2023厦门市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扫码查看
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