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
文学与摇滚
2023-11-0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外国语学校八年(3)班 杨毅弘

  “哦哦哦哦,你何时跟我走?”崔健西北汉子的粗犷嗓音,带着一股黄土的气息,在我的耳际盘旋。猛然睁开眼,贪婪地抓起那本鲁迅散文诗《野草》。

  《野草》极薄,却如一小杯醇浓而甘洌的白酒,燃烧着我的心。指向长空、没有边界的茫茫草原、融化着故乡小镇的小河……这些魔幻般的景象似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幻影,在我眼前重叠、闪动着,似乎是对这个荒诞不经的世界的一个嘲讽,正如我听过的摇滚乐一样。

  恍惚间,我似乎见到了手持吉他的鲁迅先生,站在莽莽草原上。空气中带着浓烈的血腥味。狂风裹挟着黑色的砂砾,把我的脸硌得生疼。在一片黑暗中,鲁迅先生忽然狂暴地拨起吉他的弦,发出了沙哑粗犷又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我的心开始突突狂跳。地突然开裂,熔岩喷了上来,我感到一阵灼热,还有光明……

  我猛然惊醒,只觉全身阵阵发热,急切想一跃而起,可身体却沉浸其中动弹不得。那乐曲,给我的感受如同在滚滚黄河边痛饮一杯烈酒,放声高歌。

  从此,我就坚信诗歌与摇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有着相似的滋味,都浓郁而充满力量,都有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的魔力,都给人一种在黑暗中看见光明的能力。

  为了寻找其他文学体裁与摇滚的关联,我又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文内的每一个人物,小茨冈、“好事儿”、外祖母、外祖父,甚至“我”,似乎都在一种无比强大的黑暗物质的包裹中挣扎,他们有时能暂时胜利,可最终却被打倒,被黑暗吞没。复杂的故事往往由平静的叙事构成,一股由列巴、格瓦斯、茶饮、地毯、染料、冰雪混合而成的滋味扑面而来,好似苏联的摇滚乐教父维克多·崔的音乐,忧郁而克制,可是总能感到一只藏在暗处的拳头,正在捏紧。

  此后,我又迷上了小说。

  我贪婪地阅读着各种书籍。惊喜总在意料之外,我发现崔健的《红先生》灵感源于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获诺贝尔奖的摇滚人鲍勃·迪伦更常从文学经典汲取营养,他的每首歌几乎都有“引经据典”。文学与摇滚的滋味,如此地接近。

  我品着文学的滋味,也品着摇滚的滋味。两者凝集着天上的繁星,汇聚着人生的五味,渐渐改变了我。正如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披头士乐队又激发了多少人的摇滚梦!

  读书,滋味长。摇滚,滋味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