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宥
2013年,我搬家了,新家在环岛干道旁,所在小区周围一片热火朝天。
站在阳台上,推窗望去,两岸金融中心工地尽收眼底,机器打桩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条五米见宽的泥路,把工地和小区分隔开来,路面上的扬尘在光谱间跳跃,一些坑洼在飞转的车轮下四溅着水花。一到下雨天,道路就湿滑泥泞,居民很少从此经过。
挨着小区的一侧,铝制板搭出一排简易的棚屋,开了个临时菜市场和十来家小餐馆、五金店、食杂店。这里是工人的“食堂”,每到饭点,穿着泥迹斑斑工服的工友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就着啤酒小菜聊天。
空闲时,我喜欢拉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听晨晖中工人绑扎钢筋的哐啷声,看泥路上三三两两勾肩搭背的嬉闹,赏夕阳下塔吊旁如履平地的身影,被余晖拉长在坑洼的路面上。入夜了,泥路反而热闹起来,白天禁行的土方车轰鸣着来回忙碌,和着水泥搅拌机的翻滚声直到深夜两三点。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转眼几年过去。泥路还是一样的泥路,一身沧桑带着许多伤。但它的身边已不再空旷,傲立起数幢百米高楼,玻璃幕墙折射着太阳的光芒,熠熠生辉。
2016年秋,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登陆厦门,而沿路一带恰是一个大风口。一时间,山呼海啸,楼房摇晃,微弱的夜光下万物横飞跌撞,双层防护的玻璃噼里啪啦脆响,狂风夹杂着暴雨从窗户底沿往上蹿。
天明时雨过风歇,泥路上一片狼藉。一两百米高的塔吊弯弯扭扭趴到了路面上,连根拔起的树木横七竖八躺在泥水中,棚屋皱巴巴卷成团,钢化玻璃碴到处都是,铁丝嵌进了树干里……
没多久,泥路上就热闹了起来。套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着迷彩的军人、衣着百搭的居民,有人扶树木,有人铲垃圾,青壮年主动承担了搬扛的重活,孩童们帮着清扫地上的枝叶……经过几天的奋战,泥路很快恢复原来的模样,新建的棚屋里又开始划拳喧闹,工地加足了马力,只有那一棵棵六面支撑、枝叶残存的树木,证明台风之夜曾经有多疯狂。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五天一改观,三月大变样。很快,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沥青大道。路的两旁植上花草树木,青葱翠绿、生意盎然;铺着透水砖的人行道干净清爽,行走方便;商务楼宇企业陆续入驻,沿路店面陆续开业,来的不再是工友,多了形形色色的职工和过客。后来,园区又新建了公园。不论白天黑夜、豪雨骄阳,这条路总是熙熙攘攘,多少人来来往往,或行色匆匆,或漫步休闲,镌刻成平凡的每一天。
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一如既往,经常在阳台俯瞰生机盎然的新路,心想人生之路不也都是这样吗?哪怕曾经一路破落泥泞、风雨交加,然而只要一往无前、乐观向上,总能走出七彩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