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佘峥)现在的高考,还有多少分是纯考死记硬背?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涵近日在厦门说:一分都没有!
上周末,于涵在厦门举行的福建省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应邀发表《服务强国建设的高考内容改革:进程·定位·展望》主旨报告。
于涵介绍高考十年改革进程——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中就包括高考改革。
他说,十年间,高考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不久前,考试院接到上级任务——做一个细致研究,现在高考750分中,到底有多少还在考死记硬背?研究的结果是,纯考死记硬背一分都没有。以往以背默为基础的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现在变成了场景下的运用,和过去的区别是,学生要真懂真用会用,不能死记硬背。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第16道题,就是例证。题目是“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不只有一次,古诗云……”要考生写出古诗。于涵说:“这道试题,我们原本给出的标准答案只有四个,但是,在正式评卷之前,我们用AI(人工智能)对所有考生的作答进行全覆盖扫描归集,一共有40多个有效答案。除了那四个之外,经过评分组认真的研讨,决定对其中十几个给分,而且是满分。在以往的高考当中,除了四个标准答案,其他是绝对不会给分的,因为它并不在我们背默的篇章当中,但是,我们要给学识广博的学生创造更多可能。”设置开放题,答案多元,鼓励个性作答,是高考发生的改变之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将来在高考当中会越来越多”。
为期两天的会议,既是福建省教育学会的年会,也是首届福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目的是为福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献计。它是由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全省有5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加,除了于涵,还邀请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以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李镇西做主题演讲,我市六所学校承办了不同主题分论坛,分别是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英才学校、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厦门实验小学、厦门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