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守育人初心 新时代展华厦担当
厦门华厦学院今日喜迎30岁生日,学校创办至今累计培养近3.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3-11-0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华厦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众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图为环境宜人的校园。 (厦门华厦学院 供图)

  本版文/通讯员 苏文雅 翁国宝   本报记者 林桂桢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

  公益办学三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今天,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厦门华厦学院迎来30岁生日!该校成立于1993年,于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2023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30年来,学校累计已培养近3.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其坚守公益办学精神的不泯初心,以及全方位涵养办学实力的不懈努力。

  厦门华厦学院发起人蔡望怀(左三)在智能制造工场指导学校新工科建设。 (厦门华厦学院 供图)

  强内核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执着创业改革追求

  三十年来,引领华厦学院事业不断发展的是一种坚韧执着的创业追求、一股绵延不绝的奉献精神和一腔探索创新的改革热忱。

  传承艰苦创业精神。1993年,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精神的感召下,在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教育之城”的激励下,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了私立厦门华厦大学(厦门华厦学院前身)。学校创办之初“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先后借栖于厦门嘉滨小学和厦门一中,创办过程更是困难重重。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得到厦门市政府划拨的办学用地,于1997年迁入自筹自建的曾厝垵校区;获得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及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慷慨捐赠;聘请厦门大学等高校的专业精英和骨干教师兼职任教,优化师资结构,保障教学质量。在学校发起人的带领下,白手起家的华厦人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不断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华厦创业史上不断谱写新篇。

  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学校理事会成立伊始,学校发起人便确立了理事会“只作奉献、不求回报”的办学宗旨。三十年来,理事会尽管历经艰辛向社会募集捐赠,争取政府支持帮助,从未分取任何红利,所有成员均不领受任何酬劳和补贴,保证经费收支盈余百分之百再投入到办学中。国务院内刊《国是咨询》曾刊文肯定“理事会的‘零回报’办学模式是华厦学院创业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与此同时,厦门建发、厦门国贸等企事业单位,香港的胡应湘先生和洪涛先生、新加坡的陈水俊先生、菲律宾的庄炳生先生和蔡宝璇女士、美籍华裔区桂芬女士等热心人士,香港柯朝阳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的无私捐赠,为学校的办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费支持。

  秉持改革创新精神。学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推行以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体”、以强化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被公认为民办高校办学的先进经验之一;2002年起,学校提出从知识型向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课堂向实验实训的教学模式转变的“两个转变”,倡导“不比层次、但求素质,不唯书本、更重技能”教育理念,走上探索转型发展工科之路;2010年始,学校实施申办本科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绿色华厦”的多元化办学,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2015年升格本科后,学校加大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实施数字素养教育,开启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征程。

  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教师在智能制造工场指导学生加强对智能制造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认知与实践。

  优实力

  办学条件持续优化  内涵建设不断夯实

  华厦学院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学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品牌为依托、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形成党建与学校发展相融合的“12345N”党建与思政工作体系和“红色文化培根、公益文化铸魂、绿色文化守正、数字文化创新”文化育人实践体系,获评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并获得省级非公党建实训基地、省委党建办重点调研课题论文二等奖、高校思政精品项目等省级荣誉。

  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占地面积近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总资产21亿元,拥有设施先进的智慧研讨型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和室内外体育场馆等。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学校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条件,建设融合通信和RFID综合实验室、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实验室等体现当前通信物联网、智能制造等行业主流技术发展趋势的实验室,配置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作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当前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不断完善与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相匹配、虚实结合的实验室体系,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学校紧密对接厦门市千亿产业链群,积极参与教育部“双万计划”,构建以民生服务类专业为特色、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优势、以商务管理类专业为支撑、以文化创意类专业为重要补充的学科专业布局。建有物流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教指委新文科建设首批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2个,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30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获评多项省重大教改项目、省“新工科”“新文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商务与管理学院师生在物流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物联网与智能物流实验室开展智能拣货机器人应用示范教学。

  师资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均超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超80%。学校坚持内培为核、外引提质,引进国家863项目主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自有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获评省级教学名师、福建省“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师资团队入选省级本科教学应用型教学团队、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

  教科研平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积极与政府、企业共建高质量的教科研平台,已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首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等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与省、市科技部门共建“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余个应用科研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学校累计承担包括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300多项,成为省内唯一连续两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民办高校,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拥有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00多项;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报告200多份。

  信息化建设基础坚实。早在2011年,学校发起人就高度重视并倡导学校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学校与北京超星集团共建“华厦-超星数字教学媒体制作基地”,引入超星尔雅网络课程资源,为MOOC(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和技术保障;建设教育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打通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互动的深度融合;建成新一代校园核心网络和应用数据中心,为在线教育、数字化管理等提供高效的网络支持;获评多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跨校互选在线开放课程。

  亮成绩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人文学院学生在绘画基础实验室实训。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华厦学院取得丰硕办学成果,“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果。

  人才培养成果喜人。在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超500项。其中,连续4年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国际级奖项4个(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供应链大赛等赛事中均斩获一等奖;学生作品获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并登上《人民日报》,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招生就业态势良好。学校每年面向20多个省份招生,福建省本科招生稳定保持在省内民办院校的领先方阵。为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华厦·国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教融合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0年来,学校累计已培养近3.5万名毕业生,逾80%毕业生留闽就业,其中在厦就业创业者约60%。留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通信、物流、金融、生物、人工智能等我市重点支持的行业或新兴产业等相关单位。在厦创业校友中,有的公司年产值超2亿元,带动我市上千人就业;有的公司入选厦门市最具成长性中小微企业百强;有的获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

  社会服务实绩突出。学校凭借科研优势,积极服务政府、企业。受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委托,负责开展全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生产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农村污水站监测等技术服务项目,实际服务企业280余家;助力厦门银祥集团成为福建省首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参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5G网络规划与优化等项目;与企业合作研发“财务决策”“供应链管理”等软件,为全国3300余所学校50余万名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和竞赛平台,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牌“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厦门市物流与供应链学会”落户学校,政校行企协同共助“厦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师生在仪器分析实验室运用液相色谱开展食品添加剂测试。

  【结语】

  三秩华厦,感怀在心。华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华厦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与荣誉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关怀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慷慨捐助,得益于学校发起人和历届理事会“只作奉献、不求回报”的关爱护佑,得益于一代代华厦人的薪火赓续、团结奋斗。

  三十而立,风鹏正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华厦人将更加紧密团结,传承艰苦创业之志,弘扬公益办学之精神,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华厦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