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清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2023-11-0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名片】  林华清,厦门市政务服务保障中心信息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2017年获评金砖厦门会晤筹备及服务保障工作市级先进个人,2019年荣立三等功,2022年获评“鹭岛好公仆”并记三等功。

  【声音】  市政务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事的重要窗口,直接体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其中的信息化保障人员,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林华清(右)认真检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器系统。(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本报记者 翁华鸿

  林华清曾先后在高校、市直部门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2015年7月起成为一名政务服务人,一直深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他专于耕“责任田”,数年如一日研究审批服务信息化工作;敢于啃“硬骨头”,面对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回避不推托,迎难而上进行破解;勇于探“新路子”,持续创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审批服务模式。他参与构建起我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助力我市的政务服务指标在最新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全国标杆”,厦门“e政务”建设获央视点赞,为近些年来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考评均位列全省前列作出贡献。

  努力成为政务服务信息化工作的“行家里手”

  每个工作日早晨,林华清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有条不紊地开展机房设备、系统平台、大厅设备的巡检,确保一天的审批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在他看来,巡检就是守护,一切充足的准备,只为了“一分钟都不耽误”企业群众办事。

  “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的是时代创新精神,重构的是政府服务模式,凝聚的是企业群众期盼。这些年来,面对信息化在审批服务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务服务信息化团队的重要一分子,林华清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这种压力来自时刻面临的‘本领恐慌’,在这个信息奔腾的时代,如何更好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服务,为社会管理节约成本,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需要一直学习、一直研究”。

  林华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林华清从事政务服务工作以来,就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当中,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沉下身调研审批服务现状,找准更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切入点,一本本厚厚的笔记,见证着林华清学习研究付出的努力。通过深入的学习,他从一个不熟悉政务服务的“新手”变成政务服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与信息化团队一帮同事,共同编制《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发展规划》,构建厦门市智慧审批综合平台,一项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出现。

  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网络的一端是企业群众的需求,另一端则是市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提及林华清,单位领导和同事是这么评价的:专业扎实、兢兢业业;进驻中心的审批部门和服务过的企业群众则称赞他“会替人考虑,对办事群众很贴心”。林华清说:“要通过信息化,让企业、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疫情,林华清主动取消春节休假,告别妻儿老小,连夜从龙岩长汀驱车300多公里返厦工作。一回到工作岗位,他就扮演着“参谋员”“技术员”“宣传员”等多种角色,千方百计地推动“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审批”模式,并参与厦门办事预约系统的改造,推动市政务大厅闸控系统迭代升级,办事群众刷身份证自动比对、免码通行。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林华清还组织技术力量拓宽办事渠道,为提升服务成效和便利度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全市近3.5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厦门分厅实现“网上办”。此外,10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可以“掌上办”,覆盖20个部门的154项高频事项实现“秒批秒办”,依托“e政务”推动自助服务“跨省通办”平台在我市率先落地并成为全国首创。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林华清一直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他说,接下来,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政务服务工作当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