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也穿那么多 古人不怕热吗?
罗、纱、葛是当时常用的面料,最薄的葛纱价格低廉、体感凉快
2022-08-14 00:00来源:厦门晚报

  ■五代十国时期《韩熙载夜宴图·清吹》

  ■宋代《槐荫消夏图》

  ■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襌(单)衣

  ■孔府文物档案馆现藏的“明代本色葛袍”

  “桑拿天”里挥汗如雨,地面烫得可以“煎鸡蛋”……虽已立秋,但依然高温不退。然而打开电视,影视剧里的古人似乎永远曲裾深衣、凤冠霞帔、长袍马褂……这叫人不禁发出疑问:没有空调的古人,盛夏时究竟是怎么穿衣的呢?

  (据北京日报)

  单衫短袂最是避暑

  官服伏天可“免褂”

  遇上高温极端天,古人的衣服该怎么穿?减少衣料是合情合理的穿法。《唐六典·尚书户部》里记录了“公务员”一年四季的着装标准,其中夏天外衣只有单衫,内穿打底的汗衫。清代官员的常服通常为常服袍和常服褂,但盛夏伏天也可以有“免褂”的例外,即入官署可以不穿外褂,以减酷热之苦。

  如果抛去礼法拘束,少穿当然是让皮肤散热的最直接解决方案。李白《夏日山中》有吟:“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既然高温不饶人,那就袒胸露顶,栖身青林里,山泉间清风拂过时,连扇子都不用摇。诗人不拘小节的作派颇有魏晋之风。

  推崇避暑穿衣法则的,还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人韩熙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出自画家顾闳中之手,其中第四幅场景“清吹”中,主人韩熙载赤足、解衣盘坐禅椅之上,袒胸露腹、手持团扇,身旁的女子也手摇长柄团扇为韩熙载纳凉。此时夜宴还未结束,乐者和宾客共聚一堂,衣着清凉的韩熙载神情自若,反映出如果不是正式场合,家宴或者居家时少穿一些也是人之常情。

  端午节杜甫获赐夏衣 作诗赞衣料手感滑凉

  端午,是中国古代仅次于元旦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代部分官员会在临近盛夏的端午收到御赐的端午衣。在唐肃宗时的某年端午节,时任左拾遗的杜甫获赐夏衣一套,特作一首《端午日赐衣》诗,诗文如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说的是衣料质感软若风、轻如雪,“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说的是衣领处的衣料手感滑凉,想必暑天穿着也很凉快,由此可见古人夏天穿衣,主要是从衣服料子上下功夫了。

  皮、棉、夹、单、绸、缎、罗、纱——我国的纺织历史长达数千年,技艺十分高超,早就具有了成套由厚到薄的齐备材质,适应不同节气的变化,正所谓“春秋以绸缎,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其中夏季最常用到的三种面料按照厚薄程度依次是罗、纱、葛。

  薄如蝉翼的夏纱衣 穿了五层也很通透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里就提到了罗和葛,罗指经绞有孔的罗衣,多穿于春夏之交,葛是以葛藤纤维编织的葛衣。那杜甫没有提到的纱是什么?

  古时所说的纱,通常是丝织物的一种,具体来说,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捻丝织成密度小,表面有均匀而明显细孔的纱质地轻薄,上等纱料更以蚕丝匀细见长。

  或许在自称“杜陵布衣”的杜甫看来,“轻纱薄如空”的纱衣过于奢侈了。跟纱衣有关的传说总带有一丝财富炫耀的意味。唐代的“锦衣五重”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与唐朝官员会晤时,注意到对方穿着的纱衣之下,胸口的痣还能透见,惊叹发问,如何穿了两层纱衣还能通透?官员哈哈大笑,请商人靠近些再看。原来他穿的纱衣不是两层,而是五层。此外,五代西蜀花蕊夫人《宫词》里的“薄罗衫子透肌肤”,李清照《点绛唇》里的“薄汗轻衣透”,说的都是纱衣的轻盈通透。

  纱衣的“薄如蝉翼”不只是传说,还存于如今博物馆的空调展厅里。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襌(单)衣就是其中一例。这件来自2000多年前、应属于轪侯夫人辛追的纱衣以纱料制成。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8克。透过平纹交织的素纱襌衣,能看到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真正薄如蝉翼,折起来可以塞进一个火柴盒里。

  葛衣清凉又浪漫

  天子平民都爱穿

  最热的时候,就需要葛纱上场了。

  作为当之无愧的酷暑最清凉衣,葛衣的价格也十分友好。白居易《夏日作》一诗里,以葛衣抒发自己安贫乐道的志气:“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寻常百姓的炎炎夏日穿不起罗缎丝纱,还好他们有价格低廉的葛纱,体感更凉快,历史也更悠久。葛作为中国人最早使用的天然织物,出现时间比丝绸还要再早一千年。

  葛也称葛藤、葛麻,是一种衣食两用的豆科藤本植物。先秦诗经《国风·王风·采葛》里,吟诵了专门从事采葛的姑娘:“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采来的葛取茎秆韧皮层纤维,经过浸、煮、晒、绩等工序后能纺织。织成的布料又依据工艺高下,分为精料和粗料,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被广泛采用。

  《天工开物·夏服》里介绍的纺织材料除了葛以外,还有苎麻、苘麻、芭蕉等植物纤维。但无论哪种植物纤维织物,影响力都远不及葛衣。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葛衣价廉物美,轻薄不输丝织品。

  曾经贵为天子夏衣的葛衣,为什么今天很少见到?孔府文物档案馆现藏的“明代本色葛袍”是唯一留存的古代葛衣。 葛衣作为天然纤维纺织品,不太容易保存。西周时贵为天子夏衣的葛,在春秋时达到鼎盛,秦灭六国后,将桑和麻作为赋税征收的布帛,葛的种植面积由此大大缩减。今天,葛布只在我国南方和西南等地,以特产的形式少量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