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于2006年8月组建,在科主任、主任医师兰宁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医生们迎难而上,勇于奉献,科室工作平战结合,平时为广大感染性疾病患者服务,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已成为集美区乃至市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一支重要力量。 记者 龚小莞 通讯员 潘志明
■二院感染科医生应对新冠疫情。
成立隔离病房 应对突发疫情
感染性疾病科现有6名医生,其中3名是90后。2020年初疫情向全国扩散后,全科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培训及病房改造工作中。兰宁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立即奔波于各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紧张的会诊中。科里的副主任医师黎圣洪、钟华平临床经验丰富,他们从大年三十就开始承担发热门诊的任务,每天需要当班12小时,接诊近百名发热病号。
2020年1月23日,科室隔离病房成立,之后逐渐收治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兰宁早在2003年就赴北京参加过抗击“非典”战斗,建科后带领全科参加抗击甲流暴发流行及救治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他将过往经验充分运用在此次战“疫”中,配合院部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设置和对病人的诊治方案不间断地优化。从隔离病房成立到2021年11月改为结核病房期间,感染科团队一方面从患者中甄别出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救治,另一方面在其他科室医生的配合下,帮助其他各种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改为肺结核病房后,面对很多人谈“核”色变的传染病,感染科团队再次全力以赴,参与诊治肺结核患者,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像福尔摩斯一样
抽丝剥茧查病因
今年6月,感染科恢复了原有的科室病房,6月厦门爆发H3N2流感疫情,最高峰时,二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1200多名发热病人。作为主要力量,科室全员没日没夜坚守在发热门诊和病房,大家奋斗一个月,顺利扑灭了疫情。近些年来一些罕见的传染病也被科里诊断出来,其中包括厦门首例猪链球菌感染。
感染者张生(化名)来自同安,在屠宰场工作,他发烧至少半个月,吃药打针都无济于事。来到二院后,兰宁根据其职业和发热特点,以及患有脑膜炎,考虑是猪链球菌病并最终得到确认。经过对症治疗,张生很快康复出院。这是厦门出现的新的传染病,如果发现不及时,容易发展成重症,导致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我们科室其实就是消防队,有困难时就挺身而出。”兰宁说,导致发热的感染疾病有700种左右,绝大多数疾病通过常规检查很容易判断,但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不明原因导致的发热,要像福尔摩斯一样抽丝剥茧才能诊断出来。这对医生是很大的考验,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感言】
我是一名党员,当党和人民需要时必须挺身而出,为实现自己入党时所做出的庄严承诺而奋斗。从学医那天起,我就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想,四十多年来一直践行自己的诺言。我们科室的其他医生也都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感染科风险很大,责任很重,我们都是最前沿的“哨兵”,我会和“战友”们一起,继续筑牢医院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坚固城墙,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
——感染性疾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兰宁